【✍️三亞舊事】 | 火車軌道上的散漫🚧 1️⃣/2

岑卉

岑卉

2022年4月21日

Cover image

👣散漫路程:
紅沙-沿著榆亞公路向北👣➡️紅土坎村轉上由三亞穿越過來的往安由港的鐵路↪️踏著鐵軌溯遊而上⤴️經荔枝溝鎮轉回荔枝溝公路➡️徒步越過市區⤵️越過火車軌道🛤️走到三亞灣沙灘

緣起🧘
🚂認識事物的年紀起,經常被屋子後面傳來的“嗚_隆隆”的火車聲吵醒。那是一條實際上半廢的舊鐵路,三天兩頭才有的一趟舊蒸氣火車拖著趟開的車箱,不曉得從哪裡開來。

🌅家後邊的海是逶迤的內海,從榆林港、安由港開闢的一片長達十多千米的海水,湧向東邊再轉往北部,直到田獨河相接處。由三亞去往海口的國道就蜿蜒著這片內海,經由田獨低窪地的河田地往北經過牙籠灣的外圍向北走,分岔處一條泥沙路沿著內海走到安由港,而鐵路,正好傍著泥沙路來到安由港。

識字的時候,火車已不再走到安由港,而是在安由外圍的羅郁村外停靠,接載海裡挖出的雪白的石灰石。


🚂  鐵路是單軌的,火車嗚隆隆來到,載上石灰石後原路返還。來時的火車頭變成火車尾,噴著粗大的白色蒸氣,推動沉沉的火車箱走動,連嗚隆隆的轟鳴也是沉沉的、低悶的。

後來,不知什麼時候起,石灰石沒有了,轟鳴的火車也沒有了。鐵路軌,丟廢了。

🌿秋後。天高氣爽,涼風陣陣,草木尚未枯萎,蘆葦叢生,花絮搖曳。天湛藍得深遠,朵朵白雲緩緩飄浮,澄碧的空氣裡,西斜的陽光撲灑下來,仿佛不是真實的存在。斜陽將遠去的鐵軌曬得發亮,這種色彩隨著眼睛的移動而閃爍。

這一天。她說,我們不如慢慢走回城裡的家,可以繞過荔枝溝嗎,我想走在那條鐵路軌上。

🌿她又說,我喜歡跟著枕木,跨踏在直直的鐵路軌上,不辨方向,不想前方,最終還是能去往目的地的。好嗎。反正,雨季已經過去,不再來。入秋的乾旱正好襯托西斜的光輝。

好奇的望著她。她的臉轉向側方,那張弧線的臉面乾淨、潔白,連平日裏嬌羞的色彩都無。能讀到她心裡的誠摯和天真,不要問為什麼呢,他想。他說,好吧。接著,又說,妳讀了三毛的[雨季不再來]?

她提議徒步繞進城區。他沒有異議。

靈感倏忽而至,雲彩不為斜陽而流。秋後的暖陽裡,慢慢走吧。背上斜背布袋,帶上瓶水。
🌿走出鎮外,踏上柏油馬路。前面的幾戶人家處是榆亞鹽場的作業區。那裡有一座高高的煙囪塔,遠近十里都能看到。從沒看到有煙冒出,也不知道實際的用途,它就這樣地聳立,看著海沿邊的鹽田。

走過鹽田區,前面到了榆紅村,再走過去就是紅土坎村了。前面不遠處可以踏上穿越而過的鐵路線。

她默默的走了好長一段。在他前面踏著鐵軌,跳躍著,規律地數著枕木,調皮的步伐穩健,仿似引領著他在斜陽裡追逐浩渺的藍天。

🚸來。來。莀子哥。跟著我走。

她在前方的蘆葦叢旁邊停下,轉過身來召喚他。鐵軌幾乎在蘆葦的花叢裡消失,遠處軌道邊上的農地裡長滿了綠油油的辣椒、豆角,以及邊上的蕃薯田,沒有農人操作,田地圍壠上有幾個稻草人,頂上戴著草帽,乍一看像真人般。鳥兒試探著飛下來,又呼啦啦地往上飛起,好幾次後偶有零落的小鳥落在田間。

我喜歡夕陽下的山地田野。她說。

看著他踏著枕木跟上她的腳步,她順手摘下一根蘆葦花梗,雙手拿在胸前,倒著身子退著腳步跨上枕木,仿佛說著自己的話語。

他緊張地看著她,擔心她隨時踏錯腳步跌落枕木,一時接不上話來。

嘻嘻......哈哈哈......,她笑起來的聲音像農地裡的鳥兒,串串聲響玲瑯、清脆。看著他緊張兮兮的認真樣兒,她嬉笑著轉正了身子,捉著花梗的右手升得高高的,向前小步跑者,邊揚著蘆葦花兒。 

🌿他停住了腳步,望著瘋跑著的女孩,他的心提到了嗓子前,被牽引著。他無法從她的鈴琅聲中平靜。

他從學院回三亞時,城區、郊外的家裡流連,有時甚至在外過夜。家裡人從未過問、關心,反正自小他就獨立慣了,學校留宿,城裡流連都一樣。他已習慣了無拘無束,在同學家裡吃飯或是城區的夜宵攤上和同學喝啤酒,週末裡一班人喝酒聊天,東張西望。

她找上了郊外家裡的他。

她小他幾個班級。中學畢業季的學妹。在校時他沒有留意過她,只是那年的暑假裡偶然一夥人爬過山,自此她追蹤著他。

© 本文由作者【岑卉】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