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端》劇評:沒有完整的真相,那有真正的公義?

Tiger Lam
2022年4月16日
最近在Youtube觀賞了內地的科幻劇《開端》,故事講述男女主角乘搭公車時,這輛車總會在特定的時間段發生爆炸。奇怪的是兩人每次醒來後時間都會倒帶重回公車發生爆炸之前的數分鐘,如此經歷了多次的死亡循環。二人在經歷每一次的循環,都嘗試阻止爆炸發生但都失敗,直到最後二人發現了爆炸案的完整真相,才能成功阻止悲劇發生,結束死亡循環。
在追尋真相的過程中,二人排查了車上每一位乘客,最終發現了製造爆炸的兇手。然而,即使找到真兇,仍未能阻止爆炸發生,因為原來真兇的犯案動機,跟5年前另一宗未得平反的案件有關。(因有朋友反映筆者寫劇評容易劇透太多,因此《開端》的劇情便點到即止。)
這種「案中案」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小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大至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比比皆是,完整的真相往往是立體的、有來龍去脈的全局,不是片面的、非黑即白的直線。但在新媒體年代,我們上網的偏好已被大數據掌握,社交媒體為我們推薦的資訊是經過選取的,是局部而不全面,但這種片面的真相卻激發我們的道德情緒,而這種道德情緒驅使我們在網上成為道德判官,加上網上暱名發言不用負上任何責任,言論就會沒有分寸,如是者社交媒體上的討論往往是立場先行,情緒主導,非但對追尋完整真相毫無幫助,更有可能傷害了不少含冤的無辜者。
在丹尼爾·卡尼曼的經典著作《快思慢想》中提到,人的思維運作有兩個系統。系統一是自動化的、快速的直覺判斷,而系統二是費力而專注的綜合分析。在處理日常生活簡單的事務,為求快捷有效率,我們會多運用系統一。但系統一的缺點是容易產生偏見與誤判,因此要判斷一件複雜事情的完整真相,我們需要好好運用系統二。
不過,運用系統二是需要刻意訓練整全的思考能力、需要付出額外的努力,因此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是系統一強,系統二弱。而且,政客及媒體的口號與文宣往往是刺激人的系統一,他們不會訓練人的系統二,一來是沒有市場,二來也達不到煽情的效果,最終不能為他們的利益服務。
因此,選擇以系統二慎思明辨的人往往是小眾,也是孤獨的,因為他們不簡單地選邊站,也不容易被事情的表象而牽動起道德情緒,因為他們知道若被道德情緒主導,很容易會被偏見蒙蔽眼睛,錯判了無辜者或次級罪犯,卻看不見背後的共犯及始作俑者,沒有對完整事實的認知,就沒有真正公義的判決。
© 本文由作者【Tiger Lam】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