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人的手錶

時尚紀事

時尚紀事

2022年4月5日

Cover image

最近 Swatch 與 Omega 推出聯乘系列,看著排隊的人龍,我也想起自己有過一隻 #Swatch 手錶。那是中學時期,男朋友送我的聖誕禮物,可能就是受類似這則老廣告的慫恿,在聖誕佳節給戀人送錶。紅色塑膠錶帶,清晰乾淨的錶面,調至最入的一格戴在手腕剛好。也許當時年紀小,覺得是很珍貴的禮物。

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我在課室將手錶還給他,趁著小息放在他的桌面上,只讓秒針環迴行走的聲音代我說話。然而,它最後又回到我的抽屜裏,錶帶已損耗近乎斷裂,我也從沒拿去修理,甚至已下落不明。

這位前度,也教會我欣賞透明玻璃錶面下的齒輪,細小的零件緊緊相扣,迷人在其精密與複雜。於是當交換生時,我陷在被窩裏翻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說一位女子終其一生暗戀風流倜儻的作家,以下這段描述嵌進了我的記憶裏,有時看錶都感受到她的哀傷:

「我的心始終為你而緊張,為你而顫動;可是你對此毫無感覺,就像你口袋裡裝了懷錶,你對它繃緊的發條沒有感覺一樣。這根發條在暗中為你耐心地數著你的鐘點,計算著你的時間,以它聽不見的心跳陪著你東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幾百萬秒當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旁人看來,這個女子的行徑很愚蠢,寧願死後寄出一份遺書表白,也不去與戀慕多年的作家相認,又或索性將青澀的情思埋葬在青春歲月。可是,將自己比擬作一隻懷錶,卑微得像張愛玲說的「低到塵埃裏」,為某人頻頻看錶,無窮無盡地等待他半秒的目光,數算著距離約會完結的時間,是每個談過戀愛的人也會明白的心情。

最精準的手錶,亦不可能沒有誤差,秒針也會在某天突然停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何曾存在永恆的圓滿呢?所以這則廣告的行銷文案太過誇張—The gift that never stops saying “I love you!”,滴滴答答雖似戀人的喃喃蜜語,但怎能要求它負擔這虛無的承諾?當然,錶壞掉修理後尚能如常運作,愛情可不然。

漸漸成長,才發覺自己不愛戴膠錶,某段回憶擱得太久,也如鐘錶零件般氧化、生鏽、變得脆弱,並在年年月月的分秒裏淡卻,就算想撿回也只餘下碎片。此時僅有幾分好奇,對方還記得送過這隻手錶給我嗎?還是他只是在店外排隊買聯乘系列的其中一人?

© 本文由作者【時尚紀事】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