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聽女孩》(CODA)影評

洱青 Eu Qing
2022年3月25日
故事主線簡介
這部電影的主線圍繞在聾啞家庭裡唯一健聽女孩的生活展開,女主角Ruby非常喜歡音樂,但她同時也必須要幫助家裡的捕魚事業(電影中呈現的是捕魚事業需要一個擁有正常聽力的人能夠回應相關海巡隊伍隨時的查問),但這一家庭平凡普通故事轉捩點從女主決定報名伯克利音樂學院,而需要接受歌唱指導開始,家族捕魚事業於此同時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 Ruby家決定自己開設合作社賣魚與行銷,Ruby因此陷入兩難與掙扎,最後找到平衡與答案的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簡單來說是關於女主Ruby與她的家人們的故事,Ruby的媽媽、爸爸及哥哥都是聾啞人,簡單來說這是一部關於家庭、有淚有笑的電影,不太算是一部典型校園愛情電影,整部電影關於女主的愛情所著墨的篇幅是相較家庭線而言少很多的。
電影名為CODA(child of Deaf Adults/聾啞父母的孩子)其實就已經揭示這部電影的主線及重心所在,導演想呈現的更多應該是關於聾啞人及他們的小孩之間的故事,我看完對Ruby一家的互動感到暖心,但確實也有一些問題值得反覆思考。
私心喜歡電影處理片段及方式
- 導演用家族事業採訪需要手語翻譯與女主自身音樂練習時間衝撞的這個「小衝突」照出背後的Ruby個人音樂生涯與家族事業選擇的「大衝突」:我覺得這是很有層次的表現手法,把衝突一層一層疊高,之後大衝突就有一個比較大的爆發,再藉由這個爆發引出整個家族的思考與選擇。我認為電影中當小衝突一次次發生,Ruby一直遲到練習,但家庭事業卻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離不開Ruby ,所有衝突累加到最高值然後一次迸發,整部電影的張力十足,最精采的莫過於大衝突迸發後的抉擇與扶持。
- 導演在Ruby 合唱團驗收表演時,有一段無聲的設計:雖然乍聽之下會以為是不是電影突然沒有訊號或有問題,但其實後來我發現無聲的片段是導演很細膩的處理方式,這讓享有聽覺的我能更感同身受電影當下場景,同時也更能了解當聾啞家人前去參與女主合唱團表演時是踏出多大的一步,所以這段無聲的設計不僅是對於觀影者而言意義深遠的處理,同時主角群前往觀賞音樂會甚至可以說是全片主角群們做出的最意義深遠的一個決定。這一段故事的呈現我認為也非常精采,背後蘊含的意義也相當重大,非常值得大家在電影中仔細體會這段無聲的設計。
- Ruby爸爸在全片唯一發出的聲音:Ruby 要離家前往學校就讀時爸爸在發出了全片唯一一次的聲音,爸爸說「go」!看到這裡的我真的覺得超級感動的,因為go代表著家人成為女主的後盾與支持,特別用一個對女主而言意義重大的方式 – 發聲講話來表示,我當下真的被深深地觸動,雖然可能是很多人觀影時會略過的小細節,但我自己真的很愛這部片這裡的處理,我看到真的是覺得好感動,眼淚都快要掉下來。
反思:聾啞家庭與主流社會間的溝通
從電影中其實可以發現,若沒有了聽覺正常的女主幫忙詮釋與比手語溝通後,Ruby家人與外界的橋樑就好像斷了,他們被困在自己的無聲世界裡很難踏出來,很多Ruby的媽媽、哥哥在電影中試圖參與社會、主流家庭的對話的行為都讓人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導演也有用好幾個鏡頭著墨在這些溝通的片段,這其實這不禁讓我反思:難道聾啞人只能同樣在聾啞的社群裡交朋友嗎?聾啞人怎麼會只能這樣參與社會?
雖然我不是聾啞人,不能代表整個聾啞群體表示意見,但我在想現代社會有了助聽器的出現,或許多少為聾啞人與主流社會搭起一座橋樑,再加上現在有許多國家都有在社區等比較易於接近的場所開設手語的課程及普及化禁止歧視的觀念,應該也讓聾啞人有更大的機會能夠加入主流社會,雖然我不能確定實際效用有多少,但我覺得這些正向的改變我是非常贊同而且感到開心的,當然我也想進一步了解這個議題,非常歡迎更多知道詳細情況的朋友留言跟我分享更多!
小結:
總而言之,我真的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不只是導演很細膩的處理關於聾啞群體所遭遇的處境,也是更多地觀照在聾啞家庭下出生健聽孩子的學習、成長等各方面生活,更是透過這部電影讓更多人了解聾啞群體及提升聾啞群體的能見度,這些都是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
我自己看完這部電影實在覺得太暖心,所以決定認真為這部電影寫一個中文影評,希望讓更多人看見這部電影,也更多地了解聾啞群體,喜歡的朋友也歡迎多多分享這部電影給更多人,這部電影真的值得用力推薦!!
© 本文由作者【洱青 Eu Qing】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