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抱青春記》觀影後小記錄
迪士尼連續兩套動畫探討的都是人的不完美,但Pixar明顯比迪士尼本身的呈現方法不同:迪士尼是童話式,Pixar我會描述為既現實又天馬行空。
整套動畫離不開一般亞洲家庭的前設——你要當個完美的子女。何謂完美?孝順、好成績、多才多藝⋯⋯主角美蓮就是一個模範。固然地這種完美是為了父母(不然又怎會有電影中的衝突呢?)很是老生常談,但這正正反映了迪士尼與彼思的不同:
Disney: 不完美因為全家也有特異功能(神力、掌管天氣、與動物溝通),但我沒有
Pixar: 不完美因為我反叛
這也許便是Pixar比迪士尼更打動人心的地方。
但同時,正當你以為這就是此齣動畫的走向時,他告訴你,不完美是因為反叛,你與父母心中期望的形象不符,而這種不符便會令你變成小熊貓。「離地」的設定卻是多麼的「貼地」,自問誰沒追求過當父母心中的完美子女?當我們令父母(或身邊人)失望時,有誰不會因而內疚,覺得自己彷如成了一隻怪獸,傷害了很多很多人?面對自己的怪獸,我們都很想擺脫。
按迪士尼的思維,這時候便會叫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配上一兩首歌曲童話式的完結(畢竟target audience是小朋友,批判反思的部分觀眾自行延伸吧)。但彼思留給觀眾兩個選擇:封印小熊貓,或是保留小熊貓。要如何抉擇,必然要思考一番,相比迪士尼引導你向「正向思維」,Pixar 把兩個選項的好壞、背後理念等皆呈現給觀眾,動畫臨尾的一幕我很喜歡,兩條路皆有角色選擇,最後由主角親自問:封印還是保留?(大概就這問題我又要用上一整天思考,但這是值得的)這就是我喜歡彼思多於迪士尼的理由。
坦白說這動畫身於亞洲的我們應會比其他洲份的有親切感與共鳴(部分角色與我認識的人還真是十分相似),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於要求完美的世界中面對自身的不完美。完全縱容嗎?接受嗎?壓抑嗎?不去理嗎?改善嗎?
想完自身,Pixar進一步延伸:我們又應如何面對他人的不完美呢?這問題明顯更深奧一些,但也是人生(特別在現今世代)重要的一個課題。
相比以往,看這套動畫時我只是微微的流下一滴眼淚,但當中的觸動是絕對存在的。有Disney+ 的大家不妨看看這套動畫(特別是喜歡追星的😂你大概會看到你自己)家裏有小孩的也很推薦,是套歡樂的動畫,對家長也能有所反思。
© 本文由作者【無言】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