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天空 -- 讀障學童學習中文的困難及無助

新雨
2022年3月3日
近年由於社會的關注較多,以及傳媒的報導多了,因此人們對「SEN --- 特殊教育需要」一詞比以往熟悉了一些。SEN 通常泛指各種類型的學習困難,包括聽障、視障、 肢體殘障、智力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自閉症、言語障礙、讀寫障礙、資優。而本文只集中談談讀寫障礙學童在學習上,尤其是中文科的學習上所面對的處境及困難。根據教育局的統計, 17– 18年度官津普通中小學之中,共有逾兩萬名學童是患有讀寫障礙,差不多是每十個學童便有1人是讀寫障礙患者。(仍未計算直資、私校、國際學校的學童)可想而知讀寫障礙在香港已普遍到全社會不能不重視的程度了,而對讀障學童而言,學習中文又比學習英文要困難很多,更加不容忽視。
失落於方塊字中
中文字是方塊字,要能流暢地認字、讀字、寫字,必須同時掌握發音,並同時進行字型分析及理解字詞的美意。而對於患有讀寫障礙的學童來說,要將中文字音、字形、字義聯繫在一起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孩子在辨別文字能力時較弱,理解句子及文章題目內容時會出現困難。在書寫方面除了速度比較慢外,更會把字的左右部分倒轉,寫多或者漏筆劃,字與字之間的距離太近或太大,這在在使有讀寫障礙的學童在學習中文時困難重重、痛苦不堪,繼而失去對閱讀的興趣,並視學習中文為畏途。令讀障學童及家長感到更大壓力的是中文科的內容越來越複雜,對學生的閱讀及寫作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其他科目用到中文詞句的複雜性也會隨著年級而增加。繼而影響他們整體學業表現,打擊他們的自信心並失去繼續向前學習的動力。
讀障路上我獨行
而到目前為止,雖然讀寫障礙學童的問題已引起政府及社會一定程度上的關注。 但所能投入在學校、家庭的支援及資源仍遠遠不足以應付需求。讓我們嘗試從一個現實個案中去了解問題的所在。
筆者有一好友,兩夫婦在兒子快要升小一時開始留意 到兒子在學中文時有些不妥當。例如兒子會傾向以點連線的方式學中文字的筆劃,不斷重複也無法記住字詞的讀寫,對中文書本只願看圖而不願看文字。雖然他們心中已懷疑兒子有讀寫障礙,但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規定,學童要達到六歲才能安排進行有關的評估,所以只好等孩子足六歲後才提出申請,而排期也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升上小一後,學校要根據校內特殊教育需要的人數去向教育局申請津貼,為這班學生開設特殊教學。再者,還要參與校內評估才能知道孩子能否上特殊教學班,能否在教學上、考試上得到應有的調適。他們的兒子偏偏未能獲安排調適,而需要與普通班同學一起上課及考試,使其在中文科學習上( 其他科當然也會有影響)的挫敗感不斷增加,抗拒學習的表現也越來越嚴重。在沒有來自政府或學校的支援下,他們唯有找私人市場上的支援,但這些支援的支出,對一般中產家庭而言,也是非常沉重的負擔,即使是宣稱非牟利的機構,也要收取幾百元 一小時的學費。
我們的社會是否可以讓讀寫障礙學童能和普通學童擁有一片一樣的天空呢?作為導師及家長在教學上如何能更好幫助他們?
整體上的支援
由於讀寫障礙學童學習中文的困難並不是純粹單一的問題。首先,應該是要整體上的支援配套。例如檢討目前融合政策的優缺點,是否可在學校實行專班專教,對所有有需要的學童提供調適教學及考核。增加受特殊教育培訓的老師,大幅度地縮短學童輪候評估的時間。使學童能及早確定是否有讀障的問題,並適時得到協助及接受適當的教學。 這樣才能使這些學童在學習中文時減少挫敗感和對中文的抗拒感。
如何教中文
學習中文與學習英文不同,我們的大腦是以平衡方式閱讀,從文字的圖像中,同時理解字的意義及發出聲音。而讀障學童往往會呈現閱讀慢,容易跳行或漏字,在字裏行間迷失,抄寫慢及做功課慢等情況。所以在教中文時,導師或家長可注意一些重點,包括學識字時,可提供多重線索:形、音、義 以提高學童的語素意識;加強朗讀訓練以增加閱讀流暢度。重複重複再重複習字詞,使其漸漸記得內容。由於中文字是方塊字,我們可以把字的筆畫「組塊化 」組合成部件,這樣可以有助記憶字形。「閱讀基本法三則」也可有效幫助訓練學童對文章的理解,三則包括用「句號」來分小段落;善用鑰詞,重複出現的詞語、標示語、複句中的關聯詞;運用句子「接龍 」將小段落之間的意思連接起來。而訓練學童在閱讀後,把所記得的內容重述一次或數次,有助掌握文章的結構及資訊之間的關係。
除了教學技巧之外,在學習心理上,導師及家長也要注意 ,需要提供有趣的教材,以保持讀障學童對中文的興趣,要給予準確的讚賞,同樣也要對其有合理的要求。重要的是應儘量讓他有成功感,才能持之以恆地學習中文。教導讀障兒童中文,絕對是一件專業而艱辛的工作。本文只是概括性的提出一些問題及教學方法,如有漏誤之處,希望專家們指正。
正面看待讀障學童
「專注力弱 」;「語文知識薄弱 」;「記憶力弱 」;「錯別字」; 「字體潦草 」……面對這種種問題,可會感到讀寫困難的學童學中文非常難?而教他們的老師 / 家長也會面對很多困難。所以於教者而言,首要的就是比要平常人有更大的耐性,才有可能勝任教導讀障學童中文的任務。
再者,包括導師、家長也要明白讀寫障礙學童並不是智力有問題,他們不是智障,有些甚至是天才兒童,世界上很多名人也是讀寫障礙人士。 所以首先必須對此不能有誤解,甚至對他們有負面觀感。當心態上能正面看待讀障學童,在加上耐性和教學技巧,就能真正有效地幫助到讀障學童學習包括中文在內的各樣知識,當然我們也要明白及接受讀障學童的中文水準會比較弱一些,不能期望過高。
讀寫障礙不是病,只是學習方法不一樣。他們也能擁有與一般孩子一樣的天空。
© 本文由作者【新雨】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