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疫境同行】迎接疫情催生的新常態

Ming
2022年2月18日
新冠疫情已經有兩年,疫情下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影響,顛覆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改變了很多我們一直認為不會改變的事情。
加上政府應對疫情的限制措施,以及對某些行業的抗疫資助,香港的營商環境正在快速轉變,市場出現了很多新常態 (New Normal),
這些新常態有可能是短暫的,也可能會一直維持或發展下去。無論接受與否,市場遊戲規則正在快速轉變,如果我們仍一成不變,可能最後會因無法適應轉變而被市場淘汰。
「已經回不去了」,有些人會這樣說。
與其懷勉過去,倒不如樂觀正面去看,何不用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 面對改變,如果我們能洞悉和抓緊這些新常態機遇,或許能夠將危機,變成新的機會。
以下是我看到的一些新常態例子:
Work From Home / Remote Work、在家/遠端工作
疫情下大家都已經習慣在家工作,很多公司和員工亦都已經適應了在家辦工、Online Meeting。
Co-Working Space 共享工作空間
無論是在家工作的僱員,又或是自僱的自由工作者,長時間在家工作有時候會感到鬱悶,會想轉換一下環境,於是乎共享工作空間有了更大的需求。
Slash 斜槓族
疫情下很多行業受到衝擊,甚至近乎消失,包括航空及旅遊業,很多人於疫情下失業或開工不足,有些人會轉行轉工轉換跑道,也有很多人開始Slash 斜槓工作生活模式。
YOLO
You Only Live Once!疫情下外國出現了「大離職潮」,原因是疫情讓大家都有一個感想,就係今日唔知聽日事,好多人索性走出穩定工作,給自己探索新的可能性。
市集檔
疫情下零售業務受到嚴重打擊,好多捱不著寒冬的商鋪結業,出現了好多吉鋪。當吉鋪遇上文創、手工系的Slashers,會有什麼火花出現呢?這些吉鋪變成了文創市集,提供手作Workshop 或售賣創意商品。
兩餸飯
政府實施堂食限制,不論是餐廳堂食又或是宴會,生意都受到嚴重影響。無得堂食,令外賣的需求大增,加上經濟轉差,「兩餸飯」是市民經濟又方便的選擇,造就新的商機。
外賣送餐
無得堂食,又懶得煮懶得落街買外賣,好多人會用手機落單叫外賣,安在家中等開飯,於是乎Delieveroo 和FoodPanda 這些外賣送遞平台使用率大增;同時亦造就了很多「送餐員」、「車手」的零工職位,讓好多在疫情下臨時失業的人,可以做外賣送餐維持一些收入。
Online Shopping 網購、速遞服務
疫情下大家都減少外出,購物方式改變為 Online Shopping,安在家中等貨品送到府,網購、送貨服務、送貨員的需求增加。
私人Party Room、酒店Staycation
政府的疫情限制措施使連鎖的卡拉OK、酒吧等娛樂場無法正常經營,人們想要有一個空間與朋友聯歡,會選擇到酒店Staycation,又或到私人的Party Room 飲酒、唱K、娛樂。
保安員
這是可預見將發生的狀況,政府將推出的社交限制措拖「疫苗通行證」,使到街市、商場和好多地方都需要很多保安人員「把守」。似乎這亦是政府期望發生的情況,於是乎向保安員提供額外抗疫津貼。
街邊小鋪
這是另一個可預見將發生的狀況,「疫苗通行證」帶來進出商場、街市和超市等地方的不方便,與及個人私隱的顧慮,有部份人會索性放棄進入這些地方,轉移到不需要「掃安心」的街邊小店買菜和購物。
口罩
這個不用多說,防疫需要,加上政府要求全民戴口罩的硬性規定,疫情除了催生了香港製造的口罩廠,街上大小店鋪亦有售賣口罩,且出現了好多口罩專賣店。
總結
以上只是我想到一些新常態例子,相信你也發現了很多的新常態。到底你會選擇被市場轉變淹沒,還是決心適應轉變,抓緊新機遇,將危機變成機會呢?這都只取決於我們的心態。
香港人,加油 Keep Fighting!俾D掙扎!
推薦內容:
© 本文由作者【Ming】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