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半前後——羽生結弦的真正榮譽

海中地職人

海中地職人

2022年2月12日

Cover image

今年冬季奧運會,日本花式溜冰名將羽生結弦在比賽中兩番失誤,挑戰超乎目前人類極限的空中轉體四周半不果,傳媒形容羽生這次不只人摔倒在地,連金牌也掉在溜冰場上,「在奧運會上三連霸的美夢粉碎」,羽生本人明言獎牌不重要,從他賽後的言行看來,這番言論非虛,旁人從中大可獲取啟示。

一名運動員如以爭取勝利為至高無上的目標,以花式溜冰這一項目而言,該當排練一套全無瑕疵、無懈可擊的動作,有如機械一般,進場按掣,身體自動運轉,音樂一停,甫士一擺,掌聲就如雷貫耳。有些運動強國沿用此策略,在國際比賽勇奪多項殊榮,效益顯著。如果羽生有志於此,由此路進,不失為實現十二年奪三金的方法。然而運動員只要夠清醒,也知運動項目的盛事不只奧運,還有各項世界頂級賽事,奧運這種以國家、政體為單位的比賽方式也夠陳腐老土。羽生終究失敗,不表示他沒有排練一套他自問最佳的動作,而是他沒有拿出完美取分的樣板展示於裁判前。若勝負並非最重要,羽生重視的是甚麼?

羽生在落敗後表示結果如此也無悔,能夠說無悔,即是本來要做出選擇,他取其一而捨其他,結果不如理想,但也不認為要否定往昔的選擇。羽生作出賽場上從未有人完成的凌空轉體四周半,可推想他旨在挑戰前人所未成的事,也是他個人境界的挑戰。一件事之所謂「挑戰」,在於難以成功,或至少無人確切知道會否成功,羽生做出的花式成功與否,只在毫釐差別,冰鞋刀片著地的角度相差度數之間、著地的時間毫秒之間、身體的穩定度些微之間,都可導向不同結局。反過來說,倘若羽生只能做到轉體兩周,在沒有成功的指望下嘗試轉體四周半,常人只稱他不自量力,而不說他挑戰了甚麼。就在這成功或失敗的邊緣上奮鬥,才是有意義的挑戰。如此既沒有必定成功把握,笑談風生;又不是認定必與成功無緣,胡混過去,箇中的忐忑不安正是運動員須克服的,能否衝破這道障礙直接影響演出,這種競技已不只是技術的較量,還有個人精神境界的超越。這些從技藝中千錘百煉而出的純粹,並非只追逐獎牌和榮譽的一般選手所能體會。

鑑賞體育競技,超卓的體能表現(physical excellence)固然是首先觀賞的對象,除此以外,足以左右結果的精神狀態、運動員為用在一朝的表現鍛煉經年,跨越障礙,克己不屈,其中的壯美亦是扣人心弦的部分。當我們體會原來人能追求這些事物,無論是哪個層面的事,都會看得更廣闊。
 

©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