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隱與亞伯》觀後感🌿

飛火流螢

飛火流螢

2022年2月12日

Cover image

🌿 《該隱與亞伯》觀後感🌿

原來,《Kane and Abel》是一本已過不惑之年的著名小說。

春天出版社引用《聖經》裡面創世紀第四章的典故,將書名翻成《該隱與亞伯》,真的有將故事的基模翻出來。

依照《聖經》的說法,亞當和夏娃因為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後來兩人行房,生下了該隱與亞伯。長大後的該隱以務農維生,亞伯則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放牧生活。

到了對上帝獻祭的那一天,亞伯獻上了頭生且頂極的羊羔,該隱則從收成的穀物之中,意思性地獻非頂級的祭品,雖然兩兄弟都完成了獻祭的儀示,但行為背後卻存在著天壤之別的敬畏心,而這當中的差別,可讓有他心通的上帝,瞧得一清二楚,為此,上帝只接受亞伯的獻禮,拒收該隱的農作物。

看似上帝偏心的結果,讓該隱因嫉妒心而殺死了亞伯,讓亞伯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死掉的人,該隱也因殺人的罪行,成為人類史上的第一個殺人犯,從今爾後,人類的子孫,便成為攜有罪行DNA的子民,和上帝的距離,也漸行漸遠。

Jeffrey Archer筆下的《Kane and Abel》寫的是一位命運多舛的波蘭少年Abel,在歷經俄國與德國蹂躪侵佔波蘭而飽受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浩劫後,每逢千鈞一髮的時刻,大難不死的後福,總能讓他關關難過關關過,最後讓他安然到達人生第二個祖國-美國,從端盤子的服務生開始做起,一路當上全世界頂級飯店的創始人,還差一點能當上美國第一任駐華沙的大使。

故事的另一個主人翁William Kane,則是個含鑽石出生的銀行富少,一出生,就擁有紐約知名銀行的繼承權,小小年紀,便在歐州各國,留下曾經來過的足跡,天生的好家世和基因,也讓成為哈佛人這件事,在未來的人生藍圖裡變成註定會發生的事。

我想作者應該看過《羅密歐與茱麗葉》,所以小說才會出現,Kane的兒子和Abel的女兒私奔結婚的世仇聯姻橋段。可惜,兩位過於執著和固執的父親,錯過了認識新家人的美好。還好,雙方的母親與當事人,都是明理之人,雖然在不被父親祝福的情況下結婚,卻也組成一個美滿的家庭,放棄繼承家族產業,也能憑藉自己的本事,開創一番事業。

華爾街股市大崩盤,用看不見的形式,將Kane與Abel這兩位素昧平生的年輕人的命運,纏繞在一起。原本Kane該是Abel最該感激的救命恩人,因為重要訊息的隱瞞與腦補,讓原本能和平共處,創建1+1>2之未來的兩個人,因猜忌,而形成了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而這中間的惡鬥,就這麼僵持了30多年,直到死神接走了Kane,所有的真相才得以大白,而那時Abel老淚縱橫的悔不當初,徒留枉然的遺憾。

看完這部小說,我會想到《千江有水千江月》裡的貞觀和大信,原本天造地設的一對,就是因為不把話說清楚,講明白,一堆的內心小劇場,錯失了許多人生該有的美好。《該隱與亞伯》裡的兩位主角,也因為猜忌,把原本可以當朋友的對方,誤當成敵人,而人生也因為不必要的誤會,讓原本該是明亮的人生,活出了一片黯淡與懊悔,真的非常得不償失。

或許是我看過太多大部頭小說了,讀完離現今距離比較近的幾本經典名著,再回頭看43年前的全球暢銷書,還是能明顯的感受到,時代感所造成的落差。這本書的梗,其實我在翻至三分之一處時,已大概猜出結局為何,但我還是堅持一字不漏地慢慢閱讀。

我想,作者應該是個史學觀很強的人,所以他在小說一二次世界大戰背景的鋪陳上,有明顯的歷史脈絡和既視感,這也是這本小說不同於近代小說的優勢。

再回到聖經裡該隱殺亞伯的故事,我會想起曹植的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和該隱一樣,曹丕因嫉妒其弟曹植的文學才華,曾下令其七步成詩,好在曹植天賦異稟,急中生智,躲過了無妄之災。這也說明了,人的才能與天賦,並不會因為他者有較高的身分或地位,就一定會被超越或取代,這世界,還是有那麼一點相對的公平和不公平啊。

不過,私心覺得威廉的兒子,理察在小說裡面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面對自己想追求的生活,他可以將多數人羨慕不已的哈佛學與銀行董事長繼承權,視為不是非要不可的身外之物,說放棄就放棄,畢竟,用「心」活出來的人生,一定比用名項撐起來的人生,來得有滋有味。

© 本文由作者【飛火流螢】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