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上司最重要有氣量

半宅職薯
2021年9月28日
當大家在職場打滾一段日子,心中自然會出現一個問題:「點解我個上司做嘢又唔熟手,又成日問番我轉頭,但都居然可以做我上司嘅?」今天半宅職薯就和大家探討一下,上司之所以成為上司這個問題。
做上司一定要做事比下屬叻嗎?其實不一定的。流水作業的功夫,上司一定會比下屬「生手」。如果上司在每一方面都做得比下屬更加好,只會令下屬做每件事都給比下去,完全不能夠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
做上司一定要比下屬勤力嗎?很多時大家都會發現自己的上司很「他條」,什麼工作都下放給下屬,然後自己就樂得清閒。如果只是一個兩、三人的小團隊,上司是應該和下屬一樣勤力的,因為人手緊拙,上司「他條」只會令餘下僅有的人員更加壓迫。但如果帶領的是一個20人團隊的話,上司便應該盡量把流水作業的功夫下放給下屬,自己則負責隨時回覆下屬的請示以及處理突發事情。
上司一定要比下屬有經驗嗎?也是不一定的。經驗是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指標。領導才能、受壓能力、應變能力、做事靈活性、創造能力等等,都是應該考慮的因素。如果單以經驗作為指標的話,那麼升職便無需審核吧,只需要排隊便可以。
那麼一個上司應該需要什麼的條件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條件是氣量和胸襟。
做上司的應該接受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各有不同長處短處。做上司的不是要把每一個下屬都打磨得一模一樣,而是應該好像砌模型一樣,按每一個人的長處短處互補,打造出一件無械可擊的傑作。不少上司都犯了一個毛病,就是只看到下屬的短處,然後作出批評。其實做上司的應該換一個角度,盡量發掘下屬的長處,然後加以發揮。
做上司的亦應該有心理準備,隨時為下屬「執手尾」。很多上司都會怪責下屬「幫唔到手」,但其實在怪責下屬之前,應先反思自己的指導是否充足。舉一個例子,如果明知某個下屬能力一般卻對他委以重任,那麼日後出了亂子,也應該負上用人不當的責任。
做上司的應有忠言逆耳的準備。下屬事事認同、處處擦鞋的態度當然會令上司感到飄飄然,但這其實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因為上司愈是自以為是,便愈容易不知不覺掉進火坑。做上司的應該這樣想:如果一個下屬寧可冒著觸怒自己的風險也要作出逆耳的勸諫,這可是十分忠誠的表現。
看到這裡,如果你是上司的一份子,你可能會覺得:「上面高層又逼壓我,下面小薯又要我體諒,咁邊個嚟安慰我呀?」其實做上司本來就是寂寞的,也要比其他人有更大的氣量,要不然的話,你又何德何能成為別人的上司呢?
© 本文由作者【半宅職薯】創作刊登,原文刊登於半宅職薯研習所,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