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機會出書放在書展! 出書經驗分享

半宅職薯

半宅職薯

2021年6月26日

Cover image

曾幾何時,我也出了一本書,更出現在書展!

大家可能覺得出書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特別是出版商認同你的作品,主動找你出書,而不是自己掏荷包自資出書。

分享出書經歷-吸引出版商注意

今天我就以出版《職場嘔血夾心層》一書的經歷,希望大家也有機會出自己的一本書。

大約在兩、三年之前,我留意到坊間的作者或者KOL(我統稱為內容創作者),通常都是以指定角度談論和評論事情, 甚少一身演兩色,突顯當中的摩擦力。

於是,我開設了ig page《職場嘔血夾心層》和《職場小薯求生錄》,扮演管理層與小薯的角色,以事情為主軸,突顯兩者的不同立場和思考方式。

出版商主動接洽

由於我的ig演繹方式在香港屬於極少數,而且價值觀鮮明突出,在短短兩三個月之內,已經有三間不同的出版商邀請我出書。

和出版商的溝通方式

我接觸過的香港出版商,都十分尊重作者的意見。我們會約一個時間出來見面,大家以輕鬆的方式,了解各自的價值主軸和觀眾群,找出最大公因數

當彼此了解之後,就會談市場有什麼空隙,作者(即是我)有什麼利基(Niche)。而這也就是這一本新書的主要方向。

作者提供框架和內容,出版商提供所有支援

當我和出版商互相「情投意合」,便是設計框架的時候。

我會設計出整本書的主要章節和文章主題。出版商通常不會干涉太多,卻會在鋪排內容的先後次序和角度方面給予一些意見,務求令書本更易閱讀,更加吸引,而這方面究竟也是出版商的強項。

日以繼夜寫作的開始

我的書共有四個大章節,每個大章節有十篇文章。出版商會和我夾好timeline,依期交稿。

我一向也有寫專欄文章。但大家別以為出一本40篇文章的書,用的就是寫40篇專欄的時間。其實要寫40篇承先啟後,而又可以獨立閱讀的文章,要兼顧的內容鋪排比寫40篇專欄文章高很多。

交稿之後,我的工作便大致上完成了。書本的排版、設計、 上架、宣傳…… 等等全部功夫,會由出版商負責。

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出版商還安排了我出席新書發佈會,給予讀者一個大約一小時的互動演講。

至於其後放在書展,其實也是由出版商負責的。

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大家知不知道一本書的封面設計,是基於什麼因素的呢?

有些人以為是書本內容, 有些人會以為是作者風格。

但我可以告訴你,兩者都不是!

書本的封面設計,其實是受著書局口味影響的。而書局喜歡什麼樣的設計,又會考慮放在書架上時,相比其他書的突出程度和吸引力。

所以你行書局時見到的擺設安排,其實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為什麼不再出書?

出了一本書之後,我已經感到心滿意足了,暫時沒有打算再出書。

因為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出書所帶來的感染力已經越來越細。一篇出色的專欄文章可能接觸到一萬個讀者,40篇出色的專欄文章,便可以接觸一萬個讀者40次,當中更很大機會是不同的讀者。換句話說,即是肯定接觸超過一萬人。

但出書呢?一本書大概只會被一個讀者讀一次(但當然也有在書局「打書釘」而不買書的人)。而熱賣到一萬本的書,已經是極度暢銷的書籍,完全不易做到。

所以以建立個人品牌角度,出書是一種時間成本高,覆蓋能力低的方法。

書的價值在於超級卡片

但出書也有其價值。

我所出的書,就有如一張超級卡片。一般來說,遇到普通的合作夥伴我會派卡片;遇到超級合作夥伴,我就會贈他一本書。

書,是一種印證,是一種認同,代表出版商認為你寫的東西有價值,有market。 所以當我送給超級合作夥伴一本我的書時,他自然對我更有信心。而這信心的價值,其實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我鼓勵大家出書,但是一兩本便足夠了。

© 本文由作者【半宅職薯】創作刊登,原文刊登於半宅職薯研習所,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