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何不認真來悲傷》觀後感🌿

飛火流螢
2022年1月10日
🌿 《何不認真來悲傷》觀後感🌿
我的身邊,不時會有同志出現,說也奇怪,我一直對他們有說不上來的好感,除了顏值高,細心溫柔外,更重要的是有讓人稱羨的才華。
屬於社會的小眾,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敏感,雷達能感知的範疇,也大於異性戀者許多,無怪乎,有單身異性戀女子會說,去gay bar勝過去pub,至少那裡不會有對你圖謀不軌的男人。
人生中遇見的第一位同志,是大學時,在迎新舞會上,遇見主修neuropsychology的研究所學長。身為舞痴(舞蹈白痴)的我,雖不聰明,但也不至於無知到要滑進舞池秀下限,老實地在牆角當壁花,虛應一應故事,露個臉,然後閃人,比較是我自知之明的展現。
之所以會對該名學長有印象,是隔日在hub用微波爐熱飯時,巧遇,學長說:「學妹,你昨天也太快閃人了吧?本想邀你跳一支舞,才回頭,你已經不見蹤影」。那時聽見顏值爆棚的學長如是説,是有一點臉紅心跳的感覺,也感覺到他的敏銳與善良,畢竟,拯救壁花這件事,不是人人樂意做的事。
那是一個民風保守的年代,學長醒目的存在及一切優異的表現,不免招忌,於是關於他性向的繪聲繪影或是不友善的直接攻擊,便在那個課業競爭壓力大的校園裡傳開。那時的我太弱,無法挺身而出為學長辯駁,但經我在圖書館中,翻閱資料的查證,我總深信,同性戀是一種天生且自然的性傾向。
隨著時代的進步,多元成家的合法化,同志終於能走出幽暗,在太陽光底下,真實做自己。
這幾日,拜讀了郭強生老師所撰寫的《何不認真來悲傷》,心中充滿無比震撼,震撼郭老師用極為誠實的話語,在這本書中,道破人世間諸多真實且發人深省的事。
身為一個獲得百萬文學獎的硬底作家,同時擁有教授與博士頭銜,在承認自己是同志這件事都無所忌憚,許多世間事,由他筆下的文字來陳述,更具立場和說服力。
出生在書香世家,外公和父親都是一流學府的教授,但在這本書中,郭老師用他的文字,褪去了他身邊這二位教授的光環,毫不隱瞞地寫出教授也是人,也有人前人後的真實,更有辜負家人之無情無意的時候。例如:和家中傭人有染,對病危的髮妻大吼大叫;寧可錢財被有夫之婦騙取,也不願善待自己的骨肉;寧可聽信再婚妻子的搬弄是非,也要將親生女兒逐出家門,任其顛沛流離⋯⋯等
關於作者的大哥,我非常不以為然。在那一個均貧的年代,出國是一件如同登天一樣難的難事,父母為了成全他,向銀行借貸,並把家中所有的錢,讓他帶出國,最終,他成家立業,在國外成為一名收入不錯且有身分地位的工程師,但,他不知感謝父母的成全,不知道和那些小學畢業就要就業養家的人相比,自己是何其的幸運,一輩子自怨自艾,正驗證了阿德勒所說的「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更可悲的是,作者的母親病危時,他的兄長亦不願返鄉,見上最後一面;哥哥在美國的家,家人從未進過門,幾次的返台,總是以壓著老父到銀行將錢從老父帳戶,匯入自己的美元帳戶作為返美的句點。學問的高低,和一個人的操守,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是身為讀者的我,很想探究的事。
當然,我相信我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作者在最後篇章所提及的,在母親梳妝台底下的細縫中所找到的小紙片,有著一個再也無法找相關當事人釐清的重要秘密,或許,那裡藏著作者哥哥性情大變,不再和原生家庭往來的關鍵原因?
至於作者與生俱來的性向,即便父母都是高知識分子,父親甚至流過洋,仍將這種天生的特質,視為「殘障」,真的非常讓人匪夷所思。
對於家的意義與夫妻關係,在這本書中也,郭老師也以兒子的視角,著墨甚深,敏銳且文學底蘊深厚的他,完全不忌諱地,在讀者面前,撥開已結痂的傷口,讓過往血淚交織的畫面,再度呈現。
關於近期報刊上熱門的社會議題,例如:各家的家務事,絕非外人就有限訊息,就能公審定奪;母語化教學在校園中的執行,為何會窒礙難行?杏壇巨塔中,權力關係不對等的扭曲文化…….等。這本幾年前已出版的書,早有精闢與深入的探究,其論述之堅定,絕非版面上帶風向的一面倒論述,可與之相提並論。
因為母親的二度罹患癌症,身為直接的陪病者,作者在醫病關係上,也有他最真實的經歷與不以為然的批判,觀其文的我,最深刻的心得是: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何「仁心仁術」這句成語中,仁心必須放在仁術之前。
我是個人微言輕的Z咖,即便,我經歷過和郭教授雷同的經驗,也有相同的想法想敘說,但不是咖的咖的敘說,沒人想聽,搞不好還會招致一陣撻伐。
看見一個有身分有聲量,文采又不知道好上你幾萬倍的人,在白紙上直言不諱地說出了你的感同身受與心聲,真的是一種筆墨難以形容的絕佳閱讀經驗啊!!!
這本書,看似充滿了悲傷,但閱讀完本書的我,竟從中獲得滿滿的能量,我想,我好似可以理解,我弟為何會說「郭強生是當代最厲害的散文小說家」。
© 本文由作者【飛火流螢】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