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影評──人生的缺與圓

Tiger Lam

Tiger Lam

2021年12月27日

電影《梅艷芳》劇照
電影《梅艷芳》劇照

電影《梅艷芳》已上映一個多月,我一直猶豫究竟去不去觀看,因為梅艷芳的音樂及個性實在太獨特,我認為很難以電影的方式把這樣一個傳奇人物真實地呈現出來。但作為音樂熱愛者,的確有興趣了解一代歌后的人生故事,終於在今日去觀看了這部電影。

電影的主軸是梅艷芳在舞台後的故事,特別是愛情不順的經歷。梅艷芳父親早逝,自幼和姐姐在荔園賣唱,家庭的不完整使她渴望擁有幸福的婚姻與家庭。但梅艷芳每段感情最後都無疾而終,成為她人生的遺憾。當然,電影中梅艷芳與近藤真彥的愛情有失實之處,在現實中近藤是用情不專,令梅艷芳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小三」,並非電影中近藤因為唱片公司的壓力而導致分手。電影這種安排是為了維護梅艷芳的形象,但我認為沒有必要把梅艷芳美化,電影若如實呈現她與近藤的這段往事,反會令人性更為立體。

人生一方面的缺失,往往會使到另一方面的圓滿,反之亦然。因為自幼賣唱的困苦經歷,打磨出梅艷芳硬朗的個性及非凡的歌藝,成為一代的巨星;但因為名氣太大,性格太強,反成為她感情路上的障礙;而經歷了事業的高峰,感情的低谷,梅艷芳摸索出另外兩條令人生更圓滿的道路,一條是社會公益,另一條是提攜後輩。

在社會公益方面,電影中對梅艷芳善心善舉的描述是不遺餘力,由探訪香港街頭的露宿者、內地的貧民,籌款救災,到2003年為經歷沙士的醫護人員及市民打氣,籌辨1比99的音樂會。或許,就是因為梅艷芳的家庭和感情生活的不如意,她能對需要關愛的群體產生同理心,把自身對愛與被愛的渴求昇華至對普世的大愛。然而,電影中沒有很多著墨梅艷芳如何提攜後輩,缺少了師徒情的元素,我認為是不足之處。

電影也讓人認識了梅艷芳的姐姐梅愛芳。我最近也聽了倆姊妹多年前的合唱,梅愛芳的聲音及唱功相當不錯,只是在台型及個人風格上的確不及妹妹。倆姊妹同樣自幼賣唱,而且還是姐姐鼓勵妹妹一同參加新秀歌唱大賽。最後梅愛芳落選,梅艷芳奪冠,倆姊妹從此走上不同的人生軌跡。據梅艷芳的形容,姐姐天性溫柔善良,非但沒有嫉妒妹妹的成就,更在背後十分支持妹妹。上天也是公平,梅愛芳成為不了名星,卻讓善良的她擁有幸福的婚姻。

然而,倆姊妹卻面對同樣的命運,身體上有癌症的基因。2000年,梅愛芳因子官頸癌離世;3年後,梅艷芳也患上子官頸癌;同年,另一位一代巨星,梅艷芳的摰友張國榮自殺離世。人生令人遺憾的事甚多,而梅艷芳選擇了無憾而死,既然她在有生之年未能結婚,那她選擇了嫁給舞台,在生命的尾站,穿著婚紗,在演唱會上告別樂迷。因著梅艷芳這種生命力,令幾代人不但難忘她出色的音樂,更難忘她這個傳奇人物。

© 本文由作者【Tiger Lam】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