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大學可以做咩?一段對話帶出的反思

G

Glimmer

2021年12月26日

Cover image

話說最近同番一個中學同學聊天,大家談到畢業後有何打算。我話我讀歷史既,未做過實習,亦未有明確就業路向。估唔到佢替我十分擔心,話我讀歷史系真係好難搞,好似老師又好難爭,媒體編輯之類又可能唔夠傳媒出身既人爭……然後,我話唔駛咁苦惱既,咪到時再算囉。豈料佢仲緊張埋我果份,話唔得架,一定要未雨綢繆,如果唔係就乞食架!呢段對話令我反思左好多事……

首先,學習歷史是否就是要與將來就業必然掛鉤?坦白講,佢既唸法同之前既我幾乎一模一樣。一年前既我都好似呢位中同咁,對自己既前路憂心忡忡:害怕讀完呢一科後搵唔到好工、乞食,質疑甚至後悔自己當初揀科果陣點解要揀呢科「乞食科」,又時常擔心若考唔到老師(當時既我最想做既工)就會好慘。我仲記得當時終日把連登金句「有錢人先揀興趣,窮人就揀專科」掛在口邊,彷彿這樣才是真理,冇父幹既窮家子弟走去讀搵唔到錢既科就係個傻仔咁。

是的,我承認學歷史唔會點樣幫到你搵到所謂「好工」,或者搵好多錢,不過這樣又如何?歷史本身就唔係為賺錢而建立既學問。學習歷史,讓我更能明白到要尊重所有人既自由與尊嚴,要有堅持真理既勇氣,以及時刻反思既習慣,因為過去人類所受既苦難實在太多,我們不能任其重蹈覆轍。這些從歷史裡學到的東西,老實講,唔會對你搵工有咩幫助。因為大部份僱主唔會在意你有幾多人文關懷,而只在乎你有幾高「效率」,為佢公司帶倒幾多經濟價值。人文邏輯與資本主義邏輯相悖,早已不是新鮮事了。但我們不能因人文學科的經濟價值較遜色就抹殺其內在價值,甚至扭曲地認為入大學唔揀「有錢途」既科的話就係不智之舉。

由此引伸出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把工作看得多重?工作真的能定義一段人生的全部嗎?一張普通學位證書的確未必能幫到你搵一份「好工」(所謂好工的定義,根據一般人想法就是薪高糧準又穩定既工),但咁又點?做到所謂好工就代表你擁有美好人生嗎?恐怕不是。我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物不是工作,而是活得自由幸福。即使工作所換來的報酬可以滿足你的日常所需以及物質上的慾望,但它不一定能為你帶來有意義的生活。參看[世上40%工作根本沒意義!各行各業內幕大爆料!你的工作是狗屁嗎?工作的意義與價值為何?資本主義創造狗屁工作?書來面對EP21《狗屁工作》 David Graeber]。很多拿著不錯薪水的白領一族所做的卻是無聊且無甚社會貢獻的工作,難聽但實際啲講就係可有可無。汲汲營營為做而做,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對我來說,工作就是為維持生活而做的事,最好的情況當然是做到你所熱愛的工作,這樣工作與你的熱情融為一體,工作就是生活。但即使去不了這般境界,做不了心目中最理想的工作,那何不好好善用餘暇時間追求所愛,享受生活?最不智的做法莫過於為自己做唔倒所謂好工而耿耿於懷,甚至同人比較人工邊個高,唔夠人搵得多就覺得自卑。以前我都係咁唸,覺得若只有微薄的薪水就會很丟臉,但現在的我覺得這種想法毫無意義。因為我把工作與收入定義了自己,把自己變成了工作、金錢與資本主義的奴隸。而一個人的真正價值,豈能由你的戶口數字所決定?

讀到這裡可能有人覺得我係個太理想主義既人,反正依家仲未需要背負沉重既現實負擔,梗係可以講得咁輕鬆。沒錯,我絕對明白龐大的生活壓力,接踵而來的帳單與繳費單,令好多人覺得「現實啲啦,唔想做咪又係要照做」。他們選擇了向現實舉白旗。說實話,向現實低頭沒有什麼錯的,起碼我都叫做每個月有錢用有錢剩、唔駛煩惱咁多野,也能找到一些生活上的安全感。但要這樣在體制下過得好還是要點代價的。好像即使體制再不公不義,最好還是忍氣吞聲好,可別為爭取什麼捍衛什麼而丟了飯碗。我相信任何事都有代價的,想要安穩地過日子就難免得犧牲一點自由與理想。說到底這是一場選擇,端乎你喜歡麵包多一點,還是尊嚴多一點。當沒有尊嚴的時候,再好吃的麵包仍是嗟來之食,你願意接受嗎?

其實人生就是一連串選擇的遊戲。由讀書就業的選擇,到價值觀信念的選擇。你只需要選擇你所認為最好的就行了。而且,不用害怕與一千人、一萬人的抉擇不同,因為他們是他們,你是你,他們不用為你的人生負責,要為你整個人生負責的只有你自己。

© 本文由作者【Glimmer】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