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分享】熟悉的失之交臂——《梅豔芳》

Winkle
2021年11月27日
朋友常常嘲笑我是個「老靈魂」,喜歡舊式的事、聽懷舊的歌。這次看《梅豔芳》,彷彿是彌補了我心中的一個遺憾,令我回到那個時代,那個傳說中香港的黃金時代。
重演傳奇
人物傳記和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不同,這次將梅姐的一生搬上大銀幕,選角就是一大考驗。全港太多人對梅姐有無法泯滅的回憶,那種清晰的印象,興許是任何一個演員都無法代替的。
在背負着重大的期望下,女主角王丹妮交出了亮眼的成績。無論在說話的方式,還是走路的動態,王丹妮的模仿不但沒有令人尷尬或質疑,甚至在舉手投足之間都散發着昔日梅姐的光芒。再加上電影穿插了很多真實的片段,時而切換出真實梅姐的身影。在虛實交錯時,我有點分不清哪裡是演戲,哪裡是真實。
不過如此絢麗奪目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齣好戲呢?
我記憶中的「巨星」
「巨星」的意思,就是在多年之後,你仍能說得出他們的閃耀之處。除了梅艷芳之外,張國榮的出現令我驚喜,也令我泣不成聲。
哥哥和梅姐之間的感情,是朋友,也是家人,兩人也巧妙地在短時間內相繼離世。兩顆「巨星」的殞落,在電影中則呈現為兩人互相了解、為對方考慮的明證。當〈最冷一天〉的音樂響起的時候,梅姐狠狠地在玻璃上一捶,斥責哥哥「無義氣」,而面前只有冷冷的棺木。在一眾歌迷的哭喊與不捨中,梅姐說:「今日黎送你嘅人,應該都會黎送我。」兩人的情誼令人稱頌,兩人的早逝令人唏噓。
梅艷芳所代表的香港精神
這個說法應該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梅姐的影響力遍及多代的香港人,她留給我們的東西足夠我們一直回味。
電影中十足地重現了梅艷芳的舞台魅力,同時刻劃了她對舞台的執著。在一次演出中,梅姐疼痛難耐,一臉痛苦地伏在桌子上,連走路都直不了身。大家都勸她休息,建議取消演出,梅姐只回了一句:「唔可以失場。」接著她走到升降台上,遞過一直敷在小腹上的暖水袋,由助手脫下披肩,深吸一口氣,挺起胸膛,以最飛揚的眼神盯著前方。我想起梅姐所說的:「如果有邊個唔鍾意你,就望住佢對眼唱,唱到佢為你拍爛手掌為止!」
在舞台之外,梅姐魅力的核心來自於她個人。她的行動力、創造力,以及永不服輸的堅強意志,令她在不同場域也閃閃發亮。在公益事務上的不遺餘力,回報社會;即使患病也堅持演出,為的是兌現對歌迷的承諾;在困境時也絕不離去,對香港、對表演從一而終。這樣的義氣、這樣的豪邁,叫人怎麼捨得。
永遠記得⋯⋯
梅姐說,希望在她退出歌壇、退出娛樂圈之後,人們能在茶餘飯後,想起一個熟悉的朋友,她曾經為大家帶來過歡樂,給過大家一段美好的時光。依照年齡計算,我應該還沒有資格「回憶」梅艷芳,這種時代的失之交臂,卻依舊帶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梅艷芳的歌曲可能有過時的一天,但她所帶來的價值與精神,將永遠被記住。我們永遠的「香港女兒」,梅艷芳。
© 本文由作者【Winkle】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