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盛夏光年觀後感🌿

飛火流螢

飛火流螢

2021年11月20日

Cover image

2006年,我的身影不在台灣,注定,和該年上映的電影《盛夏光年》錯過。

15年過後,Netflix重播,我也在科技的協助下,違反了生命的不可逆性,硬是把缺席時的錯過,給補了回來。

 

記憶中,在那個軍訓課要穿卡其制服上課的年代,同志議題一直是一個不可說的禁忌。隨著李碧華同名小說改編的《霸王別姬》和白先勇筆下的《孽子》躍上大螢幕,原本的禁區也裂出了兩道裂縫,讓一直潛藏在黑暗角落裡的孤寂,得以擁有一盞被看見的光。

 

故事的場景,發生在東海岸的花蓮高中,不過,有網民表示,主角身上的花中製服,圖文不符,我個人也有觀察到,學號後方的「建」字,是指「建築科」嗎?以升學為導向的花蓮高中,應該是沒有建築科才是,不過男校中廣設音樂班,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景象,已是突破性別藩籬,多元共存的時代必然。

然,在我們以為已經相當開放的時代,真實面對軀殼裡那個會被世俗眼光批判和指點真心想望,要有多大的勇敢和大無畏,才能擁抱自己想要的幸福?

 

我以為,電影中飾演女主角的楊淇,像極了《霸王別姬》裡的菊仙(鞏俐飾),夾在前任男友與現任男友間,明明知道,在彼此相關的愛情世界裡,自己不過是虛假的存在,一種讓余守恆和康正行間,不被世俗接受,但又強烈到不可自拔之愛戀,得以合理化進展的掩護。

余守恆,一個天生的過動症患者,老師同學眼中的魯蛇,生命中最可怕的記憶,是過動和功課不佳的劣行,被處罰將課桌椅被搬到戶外,在海風吹拂中,獨享被全世界拋棄的孤獨。

 

康正行,師長眼中言聽計從的模範生,在被班導指派成為余守恆身旁的守護神後,那根不敢被觸動的神經,隨著兩人的朝夕相處,變得愈發敏感,愈發不容忽視。

 

那一年的大學聯考,三者中成績最好的康正行成了重考生,而余守恆與杜慧嘉則依高中時的幼稚約定,成了一對戀人。

 

921那場大地震,讓康正行對余守恆的愛戀漏了餡,繾綣在桌底下的兩人,看似在避難,實則互訴衷曲,那個不能說的秘密,就這麼地在地震的搖晃中,炸了開來。

 

二二八紀念公園裡的的自我放逐,仍補不全可望而不可及之苦戀所敲出來的黑洞,直到,那一夜,因車禍躺臥在病床上的守恆,被趕到醫院的正行,從醫院帶回宿社,脆弱的靈魂,從有破口的傷口,鑽出了那個一直禁錮著自己的軀殼,勇敢地做自己。

 

但夢醒時分,黎明破曉之後,恣意的靈魂,仍就要縮回軀殼裡的幽暗,戴上玻璃假面,活出人前的真實,人後的虛假。

 

最後一幕,七星壇海岸邊的詰問與解結,康正行之義無反顧地誠實說出「我不只把你當好朋友,我是真的喜歡你」,終究被余守恆「你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為二者拉開了勇敢與懦弱的距離。至於後續的後續,留給觀影者腦補囉。

在看《盛夏光年》前,我已先行看了2020年叫好又叫座的另一部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相隔十五年的時間差,依舊,能在兩部電影間,看見重疊的影像,至於到底是誰啟發了誰?誰又複製了誰,像來不是以真相來論斷,而是以「你是不是個咖」來作為評斷的準則,不是個咖,嘔心瀝血之作,整碗被端走,只能摸摸鼻子,啞巴吃黃連,唱首明天會更好,然後日子繼續平淡的過下去。是個咖,該給的credit不會少,畢竟,多盞燈的燭光,總是強過曖曖內含光。(時事新聞之反思,請勿對號入座)

 

話又說回來,原創永遠不怕被抄襲,被抄,是種肯定,表示你東西好,才能獲得他人的親睞,想成為文字的主人,享受鎂光燈與掌聲的美好。但,如果一開始,原創的出發心,不過就是無所求地為乾涸的心靈,藉由揚柳枝的筆桿,揮灑救贖的甘露,那誰把甘露取走,重要嗎?

© 本文由作者【飛火流螢】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