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逆襲: 一根彈簧,教我如何跳脫人生困境迴圈🌿

飛火流螢

飛火流螢

2021年11月18日

Cover image

因為疫情,嗜好為在外趴趴走的我,一頭鑽進了虛擬的網路世界。

 

原本,虛擬一詞,對科技小白我來說,是個負面的詞彙,總和詐騙,浮誇或鍵盤俠有所聯結。

 

或許是平日有在勤誦金剛經吧?我竟然因為參加徵文比賽,在社群媒體中,認識深藏不露的半導體業界牛人,今天,我想講講這位潛藏在半導體業界的掃地僧。

老實說,我並不清楚我和掃地僧是何時成為社群媒體好友的,我之所以會注意到他,是因為我看了導演是知裕和拍的電影《橫山家之味》,寫了一篇心得,這位掃地僧,很無私地和我分享著:他聽了許榮哲老師講述這部電影之後,有破繭而出的升天感。

說來丟臉,那時的我,竟因對方的頭貼是風車,一直把對方當成三十出頭的女性後輩,總是以「謝謝你的分享」六個字,作為禮貌性的回應。

 

後來因為一個機緣,我在社群媒體上提及了這位大神的名字,謝謝他推薦我看某位暢銷作家的專訪,就在對方稍來的一則訊息的那一刻,我才驚覺,我對他的理解,不僅大錯特錯,還錯得離譜。

 

原來對方是虛長我幾歲的前輩,而且曾經在護國神山待過,現在更上層樓,是半導體研究單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知悉越多我有眼不識泰山的訊息,我就越想挖個地洞鑽進去,當個不願意面對自己好丟臉這個現實的鴕鳥。

 

後來,我才知道這位低調的大神,在前陣子台大學生頻頻跳樓輕生之際,曾經受邀到台大演講。在充斥著令人難過氛圍的校園中,這位大神,巧妙地用一個鑰匙圈和彈簧,在台大學生面前,表演了一個魔術,讓在場的聽眾,理解「用既有的思惟,小圈一直在螺旋中轉,很難脫離。若能轉念(將小圈往右轉),小圈馬上可以脫離螺旋。小圈之於螺旋可有不同隱喻,例如你和困擾你的事,你和女朋友......等」。

 

聽完大神的描述,我覺得這根本是神操作。在物理系資優學生面前講最新半導體的發展,這跨領域的結合,已屬難能可貴,但那特別安排的魔術表演,卻像一場及時雨,能洗刷當時同校校友自殺所遺留下來的悲傷灰燼,並用真實的物理現象,讓同學理解,不鑽牛角尖,思緒轉個彎,原本你以為人生跨不過的那個坎,其實有容易跨越的解方。

 

雖然我和大神這一輩的人,多是成長在被死知識填鴨,又時時被分數綁架的年代,他對自身子女的教養,卻相當開明,例如,他曾分享如下的教養觀,「小朋友是甚麼學校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小朋友自己健全的人格養成和為自己成就自己。」,我想,正是這樣一個健康的教養觀,才會讓他想以一個父親及專業人士的多重角色,用一個看似簡單卻寓意深遠的魔術,讓全台最高學府的菁英們,知道珍惜生命的重要。

 

在有covid-19威脅的這個年,雖然哪都不能去,坐困愁城的當下,網路世界為我開啟了一道認識一流人的窗,在那,我遇見了真實世界存在的神人,那感覺,好奇妙。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應該是這一年半,疫情剝奪我遠遊執行權的同時,老天爺卻讓我的生命異常豐富的最佳寫照。

© 本文由作者【飛火流螢】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