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最強病毒

Leo K.

Leo K.

2021年10月26日

Cover image

在現今人人手中都手執一部智能電話的年代,有一種病毒以人傳人的方式寄生在諸位的手提電話裏,其會慢慢地蠶食寄主的時間,使寶貴的時間無聲無息地於一彈指頃間煙消雲散。這位時間劊子手不論對仼何年齡階層也散發着如出一轍的毒性,而且至今仍未有能夠與之抗衡的疫苗被各國的科學家給研發出來。可惜,普羅大眾仍未認識到其毒性,日復日,年復年地與之朝夕相對,關係堪比一對佳人才子每刻都如水乳交融般共處,天長地久,地老天荒,一生一世,恆久不變。在武漢肺炎也有疫苗能夠「防禦」的時候,是哪一個病菌居然敢妄自尊大、舉止囂張?

 

這個病毒就是社交媒體。

 

社交媒體有種言不出的魔力。每每在電話主界面中打開那個藍色底白色字或粉色底白色圖案的軟件,都會不能自拔地花上數之不盡的時間。儘管看一、兩個貼文不會用上什麼時間,但每次看完一個後,我都會自欺欺人地跟自己說:「再看一個就工作了」,然後無止境地由古到今、中到外的貼文均給閱覽一遍,簡直是博覽群貼!更值得可悲的是,我每天都會把上述過程給來一個循環,我誠欲反問自己:「到底有什麼好看呢?」然而,關於這個答案,我暫時還未有仼何頭緒。毋庸置疑,上述僅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中毒症狀,但足以成為反映我已病入骨髓的有力證據。透過不斷生活於這個惡性循環,我的病情開始日益嚴重,病毒開始深入我的五臟六腑,甚至開始影響我的生活。影響範圍小至日常事務,大至作息時間、工作計劃等全都被一個軟件給打亂,其把一個人的生活重新洗牌與武漢肺炎使人致命有何異乎?沒有了生活還算是一個人嗎?社交媒體誠為二十一世紀最強病毒,此言得之。

 

做事分心也是一項時間劊子手正在行動的明顯的症狀。你以為走出了不斷情不自禁地看貼文的循環就代表脫離了病毒嗎?非也。不論是面對店舖裏顧客、電腦上的螢幕、甚至書本上的文字也好,你會發現自己會有打開社交媒體的衝動,而且有很想查看其他病者的限時動態或近況的意欲,甚至乎有想發送新貼文的想法。這還能專心於眼前的當下嗎?答案不言而喻。這個情況在我身上顯得特別格外嚴重,我每天的職責都是與文字打交道,故此眼睛不時在看的過程中遊離,隨即,精神也會踏上眼球分心的步伐,使社交媒體開始發揮其毒性,一拍即合,相輔相成地驅使我拿出那一塊黑漆漆的鏡子來照一照。完畢,我會發現手上腕錶的分針不動聲色地轉了一圈,「可恨的社交媒體!」我在心裏暗自逐字吐出,連帶一鼓怒氣與後悔。如果這個情況每天都發生一至兩遍,那不難想像工作被耽誤的程度有多深和遠。分心,是專心的反義詞,是有害的物質,是成功的阻力。一小時的專心比十小時的分心更有效,故此社交媒體誠為一個恐怖至極的病原體。

 

推而廣之,其實,社交媒體是一個毒品。

 

道友們需要每天注射毒品,社交媒體何嘗不是引導使用者每天瀏覽?道友們會因為沒有毒品而心煩意亂,社交媒體何嘗不是令沒有查看的人忐忑不安?道友們會進入吸食的循環圈中,社交媒體何嘗不是一個虛度光陰的惡性循環?道友們會因為毒品而損害自己的生活,社交媒體何嘗不是浪費使用者在生活中的寶貴光陰?綜上所述,社交媒體還不是危害生命的毒品?其毒如毒品界中的LSD,雖沒有生理的成癮性,但是有令人心神不安的心理成癮性。值得一提的是心理成癮性不一定比生理成癮性更易處理,甚至可能更難戒斷。提外補充,我所指的毒品循環是迫使毒品使用者重複透過偷、騙、搶而得到金錢,並讓其身旁的家人及親友對之失去信心,最後遠離成癮者。悲夫!社交媒體誠為二十一世紀最瘋魔全球的毒品也。

 

誠然,對於手機不離手的各位少男少女或工作人士們,他們著實地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温床讓病毒不斷繁殖和衍生下去。最近,我發現我正被這個不知名的病毒、毒品經人傳人的方式來到我這裏,幸好我能夠及時在夢中清醒過來,否則我將會成為全球確診個案中的一個數字。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平庸之人。然而,這個主題確實別有風味,假若有機會再奮筆疾書於紙上,定必大書特書以述我的看法,現在就僅燈前月下,以文為戲,涉筆成趣。

 

僅為警惕自己,故為之文以志。

 

© 本文由作者【Leo K.】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