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微光的人生哲學

任平生
2021年10月25日
「這城市,需要一點希望」
「每個人,需要一點微光」
微光,到底是一閃即逝還是永恆存在?其實說到底,兩者也在歷史當中。到底人希望名留青史還是以一剎那的光輝出現?其實說到底,人希望展示其生命中的意義。或許別人會否定你的微光,但不能否定你的價值。因為你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當刻的未被欣賞,不代表日後沒有人明白。當然,人是會逝去,但「曾經有意義地活著」並不會逝去,因為它就是歷史,永不會抹去。
微光與人生意義
生命中的微光,有人認為就是所做過別具意義的事。這時不禁想什麼是人生意義?探討人生意義的時候,總是牽涉一個問題。意義到底是主觀的「我⋯我⋯我⋯」自我認為有意義,還是別人覺得你所做的事有意義?若單單認為主觀的,你所做的是殺人放火,打家劫舍,自我意義可能很強,但別人看來,不但沒有客觀意義且不道德!若單單認為是客觀的,別人認為有意義就是有意義,沒有我作為本體的認同,這樣意義又好像失去了「自我認同」。最後發現原來兩者缺一不可,既要有自我認同的意義且有普世認可的意義,這樣才是最完美無瑕。
微光與快樂
每個人也在尋找屬於自己生命中的微光。有人認為快樂就是微光,曾於一間咖啡店的餐牌中看到一段文字,「大人問孩子長大後你想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孩子回答說尋找快樂,大人認為他沒有讀懂問題,孩子認為他們沒讀懂人生」。甫讀過後,頗具啟發。稍經細嚼後,發現有少許謬誤或偏差,快樂並不完全等於有意義。試幻想,現在給予我們一部快樂機器,永遠提供快樂的感覺。可能你當刻感到很快樂,但長久下來,你心裏仍然未感滿足。因為快樂的感覺只能夠帶來身心上的滿足,你還沒有確實的經歷過人生,還欠體驗。體驗生活過後會發覺人生在世,並不只安於享樂中,靈魂深處仍想渴求更多,可能是夢想;是自我挑戰;是民主;是自由⋯⋯雖然過程可能並不快樂,對你而言卻滿是意義。
微光與義
孟學中常言道「捨生取義」,有人認為微光就是義,我們不難發現當中難免要經過取捨的過程。一個選擇的過程。生命重要還是公義重要?抉擇的過程是腦海中的交戰,浮現出自己的法則,自我所追求的價值便是參數,最終經過多次考量,即成為了你不變的原則。從古至今,魚與熊掌,二者不可兼得,放棄生命欲將社會推進更高層次,可視之為義。義亦是黑暗中不能滅去的微光。有些人為快樂會委曲求全;有些人為快樂會阿諛奉承;有些人為快樂會趨炎附勢。這些的確都是每個人的選擇,我們無權左右。但仍有很多人俗套地深信正義長存,等待公義戰勝歸來,時間將説明一切。不論周遭如何遮天蔽日,心信總能待日出之時,必能驅除晦冥。
結語
人類數千年的歷史中,常與黑夜共存,想想種族歧視、信仰戰爭和抵抗極權主義等每每常出現。在每個生死長夜中,縱然漆黑,但你抬頭凝望夜空,總有數條微光弱弱地仍支撐著。不過,越是黑夜的處境之中,光卻越是重要。縱然是一點的微光,也能照亮人心。
© 本文由作者【任平生】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