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健康不是一條簡單數式,了解營養分佈的次序更為重要

Owen@taekwondowen
2021年10月24日
是的,不少人都知道,在調控體重的時候,需要注意熱量吸收的控制,然而,我們不是機械人,人類的身體是否單純看著熱量吸收的數字便能夠好好地活下去呢?不如先了解一下身體對於食物吸收後,是如何分配的身體的不同功用。要知道,人類進食的目的,就是為了吸收營養,提供熱量也只是其中一個功效。因此,如果你的飲食控制,單純以控制熱量為目標,建議可以馬上棄用。
是的,熱量的吸收是對人體運作的重要功能,因為沒有熱量,身體是無法運作的。所以,當食物吸收進體內,第一優先是將營養轉化為熱量,以提供身體運作。這也解釋了為甚麼吸收蛋白質,例如吃肉類的時候,身體不像用葡萄糖般馬上感受到力氣,更可能會覺得有點兒累,吃飽飽了,要先休息一下。原因是,要把消化蛋白質本身所需的熱量就比較多,但葡萄糖水幾乎在舌頭已經可以令身體生產能量。
亦因如此,如果在短時間吸收大量糖份,例如喝高糖飲品,身體就像吸收了興奮劑似的,原因是身體急速迎來了大量能量來源,要找地方用。不過,高糖分的能量來的急,也去得急,而更重要的是,有些時候你根本還來不及消耗剛吸收的糖份,已經吸收了更多更多的糖份。
不論如何,當處理完身體所需要的熱量後,身體便會從所吸收的食物分解出需要的營養素,包括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
宏量營養素就是常聽的熱量吸收來源,也即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與蛋白質。如果單純把這些營養素視為熱量的數字,這就顯得太過膚淺。要知道,三種營養素也有其重要的功能:碳水化合物用作維持身體主要器官功能,並且填補身體醣分;脂肪則負責合成細胞膜、調整內分泌等,心情爽不爽,皮膚好不好,脂肪很重要;蛋白質則是為身體進行修復、特別是肌肉的構成至關重要。
因此,如果只是為了符合熱量的數字,而漠視了營養的作用,那是很可怕的一回事。試想像,是的,只依靠碳水化合物也能生活,但是內分泌的問題則會非常嚴重;又或是只以脂肪來提供熱量,則因補充醣份的速度較慢而顯得較為思考遲緩。(可以參考2014年由BBC拍攝的節目<Sugar vs Fat>)
在宏量營養素以外,微量營養素也對身體極為重要。微量營養素的種類繁多,例如分類極多的維他命,以及讀名字都像在上化學堂一樣的礦物質。不少人低估了微量營養素的重要性,可是微量營養素卻是令身體功能維持正常的重要吸收。雖然因為量很少,影響不是片刻可見的,不像一天不吃飯,肚子餓得很。但是長期的微量營養素吸收不足,其影響卻是致命的。例如缺乏鐵質輕則容易疲勞,重則貧血。而吸收鐵質的來源之一卻十分有趣,就是使用生鐵鑊烹調。
事實上,要確保每日吸收的營養素較為完整,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均衡飲食,以及飲食多元化。
均衡飲食,反之就是不要偏食。單一營養吸收會導致飲食失衡,高蛋白質的飲食有可取之處,但卻不會要求完全放棄脂肪與碳水化合物。
飲食多元化,就是盡可以吃不同類型的食物,更理想的是可以多吃天然的食物而非加工或精製食物。天然的食物所能保留的營養眾多,更能確保吸收的營養完整;經歷的加工與烹調程序越少,食物的化學變化與本身的營養流失也會越少。
雖然說,透過吸收補充品也能填補平日飲食吸收的營養不足,但是,筆者較為推崇傾向自然的飲食,要知道雖然科研技術水平提升,但我們總不知道天然食材當中還有多少營養未被發現的,如果單靠補充品作為主要營養來源,未免太不自然。而且,補充品的作用應該是補充,而不是主食,我們都是人,在自然越貼近,應該越能適應自然的變化。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