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離開或者是一種小確幸

Owen@taekwondowen

Owen@taekwondowen

2021年10月23日

Cover image

落筆之前不久,收到一位朋友突然離逝的消息,固然感到可惜,卻又令我想到這篇文章的主題,歎了一口氣,點了點頭,寫了下來。

 

原本這篇文章就打算寫長者的運動,要為了可以健康的死去,事實上,能夠健康的死去,又豈是長者的專利。

 

你知道嗎?巧合地在香港與台灣的統計報告都指出,一個老人家在走到人生最後一天前,不少都會經歷段時間,稱為「長期照護」時期。所謂的「長期照護」,就是指自己沒有自理能力,不能自己下床,甚至不可以自己如廁,更別說可以自己出外走走了。這段時間,港台的老人家不約而同地,平均都是七年。也就是說,有七年的時間,港台的長者都只能在別人的照護下生活,沒有任何辦法想自己做自己的事。

 

當然,有些情況,是因為經歷意外,受傷了,根本不可能再自行生活下去。但是,看到更多的是良久下來的肌肉退化,導致一些日常動作再做不了,然後開始尋找外力幫助,繼而令情況進一步惡化下去。

 

你可能會說,你不要在此妖言惑眾,人類這麼多年來都是這樣生活,只有近年才有健身和健身室,那以前的人類是怎樣過的?

 

不要忘記,在人類已知的歷史上,人類可沒經歷這麼長壽的日子啊。

 

過去,六十歲已經是高齡,七八十歲是稀有,「長命百歲」是祝福,今天呢?如果你對某些老人家說「長命百歲」,很有可能是咀咒,新年沒利事收的啊。

 

今時今日的醫療科技,很成功的為人類的壽命延長了,但是,醫療科技卻沒有令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好,更有可能是創造經濟的循環系統罷了,你不曾聽說過嗎?現在要為退休所準備的退休金,除了生活,還有龐大的醫療開支呢。

 

原來人生在世工作數十年,是為了讓退休的數十年可以有錢看醫生嗎?這不合理吧?

 

人生不應該如此。

 

健康的身體,能夠讓人可以好好地應付外來環境的變化,正如筆者早前的文章提及過,常做運動,且有健康的肌肉的長者,和一個與之相反的老人家,大家都有機會跌倒仆在地上,但誰的傷勢會較重?誰的復原較容易呢?很明顯是習慣運動的身體佔有較大的優勢。

 

面對死亡,作為人類,作為生命體,是無法逃避的命運。而且我們不會知道死亡在哪一天到來,也很難為死亡準備些甚麼,為家人的保障,可以以保險金來支付,所以會買一份壽險,但是,為自己呢?保險可以為你支付醫療開支,或是長期照護費用,但是,你願意就此過活嗎?更別說這些金額可能可以讓家人過得更好呢。

 

面對意外,強健的身體可以更有力去應付,或在事後更快速地復原,更容易掌握物理治療的動作等等。面對今時今日時刻在變的細菌與病毒,我們著實不知道甚麼疫苗甚麼藥物能夠真正能針對這些病症,但是,強健的身體肯定是提高生命值的直接方法,在面對細菌病毒攻擊時,最少比一般人有更多的生命值硬接一下。

 

面對死亡,既然無法逃避,或者退而求其次,能夠健康地死去,已經是讓身邊人的負擔減至最低,也是讓自己活得最好地走完最後一步。

 

天氣轉了,也要多多關心身邊的人,不一定只有老人家,剛離開的朋友,其女兒才剛過一歲生日。

 

祝大家身體健康,也真的好好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