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時間嚷你復完

Isaac Kwong
2021年10月17日
睡眠欠佳是常態,常打呵欠有何怪?怎樣回復好狀態!假日睡個夠吧!只要曾有天昏地暗睡半天之經驗,均發覺此路不通!原因何在?誰偷走了你的能量?
大腦!?無聲無色地,大腦正消耗你許多力量呢!大腦僅占體重2%之重量,卻用掉了人體20%能量。能量那裡去?就是被大腦的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Network- DMN吞噬了,其食量更是大腦所需能量的60%~80%。即使睡眠,就算發呆,這個預設網絡仍然運作,DMN就像未關掉的智能電話,縱然並無使用任何應用程式,手機本身亦時時刻刻在維持基本功能。
有否想到,只要10數分鐘,就能讓你大腦放鬆,既節能,又提神?聰明的你或已想到,途徑之一就是抑制DMN的過度運作。
靜觀(Mindfulness,或正念)便是經科學證實的有效方法。簡言之,靜觀是有意識地、不加批判地,通過專注當下,促使大腦獲得休息的妙法。
注意,靜觀絕非發呆。正如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講師王蓓恩說:「發呆時注意力渙散,無目的;靜觀則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或其他所專注的體驗之中,有目的。」
再說一次,無意識地發呆時,我們仍會思前想後,正如從事腦部研究的香港大學心理學系講座教授李湄珍所言:「我們的心思通常會四處遊移。」DMN根本未有停下,大腦因而亦無法休息。同樣,無意識地執行簡單的任務時,意識也會轉向與當下無關的事。例如:洗碗時,常會思慮接下來的工作。正因如此,腦袋一樣忙得不可開交。
若持續在日常活動裡覺察自己,意識便能回到當下,脫離DMN之影響。
誠然,港人忙到飛起,不妨將靜觀融入生活。就是洗臉刷牙、清潔家居之時,專注在呼吸和身體動作,此法稱為動態正念──起初絕不容易,但持之以恆,便能做到。
步行靜觀也是一種動態正念。步驟如下:
1走路時將注意力集中在四肢動作,細心感受腳掌接觸地面之感覺。
2起步時,稍慢行走,。習慣後,可隨意調節速度。
3替動作貼上標纖如「左」、「右」或「提起」、「放下」等,有助覺察當下。
動態正念可應用到生活中任何活動,能每天進行,隨時放鬆。預先確定進行靜觀的任務或時間為佳,以免忘記。慢慢,讓靜觀成為習慣。
只要10數分鐘,甚至幾分鐘,既能放鬆大腦,又可改善睡眠質素,何樂而不為?
參考資料:
© 本文由作者【Isaac Kwong】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