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健康(三):在運動當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價值

Owen@taekwondowen
2021年10月17日
前兩篇文章提及過關於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部份,這兩部份都是相對較為客觀、清晰可見的成效。然而,也有提及過在整全的健康概念當中,「靈性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透過運動,我們如何達到靈性健康呢?
正如早前所言,在這裏說的靈性健康,有一個很簡潔易明的定義,就是「尋找自己的價值」。如果說生理健康是硬件,心理健康是軟件,那麼,靈性健康便是整部電腦的運作系統(OS)了。
試想像一部智能電話,有著最強的攝影鏡頭,也有最佳的影片編輯程式,但是沒有運作系統,還有用嗎?有的,把這些軟硬件都分配給其他人就可以。正如一副強健的身體,堅靭的精神和專注力,但完全不知道為了做甚麼而去做事的,那就是沒有靈魂的人類。而人類在這層面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把人類訓練成機械人一樣,為甚麼不直接讓機械人來工作呢?
所以,靈性健康,也就是人類的「靈魂」,去決定你如何做事,怎樣做事,以及決定一件事應不應該去做的關鍵。在運動的層面解答這個問題,那就是你為甚麼做運動。
不同人做運動有不同的理由,而當中不少人開始做運動的目的卻很類同,就說是「減肥」或「身體健康」。然而,實際上很多說「身體健康」的人,往往都向著「減肥」的方向進發,但說到底,這個理由是如何誕生呢?
是的,做運動的最大功能,是維持「身體健康」,但維持身體健康的目的是甚麼?是為了讓人稱讚嗎?是為了滿足他人嗎?還是為了自己可以更有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呢?
有一句話曾經讓我很感觸,也令我更加堅持要讓人知道運動和健康的真正意義。
這個人已經不在人世了。她得了重病,達到無法挽救的階段。然而,她的精神卻是很好的,能說能笑,只是身體漸見虛弱,無法再隨心隨意地活動了。
她說,這種感覺,「是自由的靈魂被困在無法活動的軀殼裏邊」。
我們人生在世,運動這麼累,健身訓練如此辛苦,是為了活在時刻在變的大眾目光當中嗎?還是為了自己仍然可然為自由而奔走呢?
在艱苦的訓練當中,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極限,然後我們會挑戰極限,忽然發現,原來所謂的極限,比自己想像中很遙遠。每一次的練習,那怕只是一公斤的加重,那就是一公斤的進步,當一公斤一公斤的累積下來,那會是以為無法跨越的一百公斤。我們的身體遠比自己所想像的強大,腹肌可以天生瘦出來,但深蹲的重量只能練出來。
在訓練的過程當中,我們當然會失敗,但是在失敗中學習的,卻能讓自己成長得更多,令自己的身體更好地適應壓力,並且令自己更不容易受傷。與此同時,在運動的過程當中,我們的身體持續處於運動的狀態,那在生活當中再不用怕突如其來的體能需求,你害怕的是別人說你不夠瘦,還是看著掉在地上的鈔票卻不能馬上彎腰下去拾回來呢?
隨著醫學的進步,人類的壽命越見增長,但是這卻不代表人類的身體越來越健康。醫療科技,目的是讓人不會死,而不是活得更好。每個人的身體都會隨著年紀長大而退化,這是定律,也就是必然會發生的現象。然而,現代的運動科學告訴我們,持續有效的訓練,我們可以讓身體持續成長,壓過機能退化的速度,這是一場漫長的戰役,但卻是無法避免的終生大戰。
透過運動,透過訓練,我們打造出健康的體格,不應該是為了讓別人稱讚,而是可以讓自己隨心所欲地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例如追巴士,又或者是追上幸福的首班車,去為了自己的理想和夢想而活下去。願你的身體能夠隨著你的自由意志而活,而動。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