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號烈風 下筆疾風

Leo K.

Leo K.

2021年10月10日

Cover image

晨光初至,天文台高掛八號風球,毋庸置疑是一眾普羅打工人士的喜訊,卻對我這些無業遊民來說僅廢訊一則,飯還是要吃,字還是要寫。

 

當大眾們都因此而在繃緊的工作中得到放鬆,我卻反是。面對預設的稿期,我早已追趕不已,現在只好快馬加鞭、渾身解數地把一堆又一堆的文字嘔吐出來,並用滿佈黑線的稿紙包裹着嘔吐物。嘔吐過後,打開電腦,只見一張又一張雪白如畫紙的稿件,檔案上分別有目錄和題名以作分類,換言之,我仍然有大量只有標題沒有文字的初稿需要我火速撰寫。事實上,在八號風球橫行於香港時,我的工作壓力反之攀升。這也是我看別人好,別人看我好的現象。身邊的人們總以為以文字為工作的創作者每天只是睡至自然醒,然後隨便在稿紙提筆畫幾畫,便大功告成,放工去了。而且,更認為我們閑日放假、假日也放假,猶如天天坐下等着金錢從天而降,然後我們可恨的唯一工作壓力便是今天該到那裏去玩樂一番呢。這是事實嗎?非也。至少從今天這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的日子中窺探出來,至少他們在慶幸天文台的善舉之時,我們還是埋頭苦幹着,至少他們能被世人予以肯定,而我們則被扣上遊手好閑、無業遊民的帽子。

 

文字也是工作。

 

推而廣之,寫作是無地域、時間、地點限制,因此那個八號風球根本與我無關。只要一天還是相信文字有價,一天還得在滿佈黑色墨水的稿紙上繼續書寫,把情緒寄托於筆墨上,把温度注入於文字裏。不像得身邊的友人經常邊看着日曆邊討論着紅日的好去處,在我們這一群人中,星期一至日都是如出一轍、毫無二致的工作日,說穿了,飯還是要吃,字還是要寫,管他的。只不過我們的工作時間大多比較自由,隨之而來工作壓力也比較自由地增加或減少。並排而列,與之一比,坦言之,我們以文字創作的這一群人不見得有多好;反而言之,正職的各位亦不見得有多差,只是大家對討論相反工作模式的側重點有異而已。誠然,我們確實並非那樣閑情逸致的,我們僅是以文筆替電腦、以彈性替固定的上班族。

 

今天的行程?

 

還是以寫稿為主。但就太陽仍在潛影之際,還是先品一壺普洱茶,借茶抒情,聽一支《月半小夜曲》,聽曲寫意,暫伴國色天香的月兒姑娘和老人茶,行樂及春。畢後,還是要回到書枱上繼續口誅筆伐、化情為墨,把温度注之於文字裏。本篇就稍作小品短篇,言簡意深,所謂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意到筆隨,還是出口成文,一詩以蔽之。

 

《八號風球做不做?》

八號波意想不到,

打工繼續唔洗做。

作家貪吃又懶做?

實為憑空中捏造。

© 本文由作者【Leo K.】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