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分享】因為努力,所以神奇——媽媽的神奇小子

Winkle
2021年8月17日
在進場前,我問友人,你帶紙巾了嗎。果然不負眾望,我幾乎用完一整包紙巾。
勵志故事總不嫌多,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情也不足為奇。作為自傳式電影,成就的光芒一點都沒有掩蓋背後的辛酸,就是所謂的「觸動」。而這種努力不懈精神,才是最神奇的地方。
這種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大家集中留意的一個重點,相信是演員的選角。在孩童、少年、成人三位演員中,我最喜歡的是飾演少年的馮皓揚。其中一幕,蘇第一次參加奧運,越洋打電話給母親(吳君如飾),由於時差,父親和弟弟已經睡著,媽媽於是說:「佢哋依家訓到成隻豬咁啊。」蘇說:「比我聽下?」蘇媽將舊式電話,連著坐檯的部分,扯著電線,將話筒遞到床邊。電話另一頭的蘇聽見家人深深的鼾聲,淚水像斷了線一樣簌簌落下。那種安穩又安慰的情緒,透過眼淚不言而喻。
不/正常
所謂正常,其實就是和大眾一樣,特別的就是「不正常」。我們常說,不一樣是很好的事,不要逼迫自己和別人一樣。我以為電影也是這麼一個價值觀。令我意外的是,電影不厭其煩地覆述蘇如何殘障,以及如何被歧視。更重要的是,蘇在電影中是非常非常想當一個「正常」人(電影是這樣說,不知道真實的他怎麼想)。他不希望別人將他的缺點放大,或者同情他。
我覺得,我們可以用同理心感受對方的感受,但我們永遠不能複製別人的感受。我們看了電影,了解蘇樺偉的故事,但我們永遠不可以將他經歷過的經歷一次。他的痛苦與快樂只有自己知道。反正我眼中看見的,是一個真心誠意喜歡跑步的人,如何克服難關的故事。當成年的蘇在此踏上運動場,當他不顧一切奔跑時,那個在跑道上愉快奔跑的少年又出現了。同樣的笑容,同樣的歡愉。只要能快樂,就是最應該做的事。
「我已經好努力啦」
為了跑得更快,蘇用盡一切辦法,甚至效仿隊友將塑膠袋套在頭上的危險動作。但無論如何,蘇一開始還是達不到15秒100米的成績。經歷不同方法後(劇透,請入場看),蘇發現只要埋頭向前衝,就有突破的可能。他在場上一直跑,想像著終點線等著自己的母親,彷彿只要一直跑,一切就有解決的方法。
電影中蘇樺偉說:「同我條命一樣,我就係要係後面追上黎!」生命會不會像一場跑步比賽,我想見仁見智。但無論如何,努力往前就不會錯。看清目標,望阿媽,set,go。
電影的神奇魔力
這齣電影應該是我近期看過哭得最慘的一次。在完場後,我走出電影院,聽見一對母子的對話。
「媽媽,呢個係邊個黎嘅?」
「蘇樺偉啊嘛,你啱啱先睇完,係運動員。」
「咁點解我冇聽過佢嘅名嘅?」
「佢最後一次參加奧運個陣你都未出世,未聽過都好正常啊。」
我抬頭,發現暮夏的陽光掛在窗邊。流淚之後,原來心底已經默默地有了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
本屆的殘奧運動會將會在本月24號舉行。電影呈現了殘疾運動員種種的困難和不平等待遇,蘇樺偉也一度因為財政問題暫停跑步,當速遞員幫補家計。經歷奧運會的激情後,大家也可以多關心殘奧的情況,支持本地運動員。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英文為Paralympic Games,意思是「平衡」,意味著希望每一位運動員都能得到公平的待遇)
© 本文由作者【Winkle】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