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來的自信?

Leo K.

Leo K.

2021年8月15日

Cover image

關於「自大與自信」的文章和觀點多不勝數,但我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首先,甚麼是自信?我認為自信就是對自己的行動抱有堅定不移的信心,更深信自己必定能扭轉外部環境,在理想列車的終點站從容不迫地下車。從我自身角度出發例舉一例,在一個演講或表演中,不管準備有多充足,或是毫無預備下,拿起咪高峰的一刻,我會清空浮亂的腦際與思緒,拿起百二分的信心,透過我的言行舉止把觀眾帶進情緒的過山車。我並不會考慮最終成功與否,因為我知我一定可以。的確,我認為自信就是自我肯定。然而,有人會認為「我一定能夠做到」的自信是自大,我先不反駁和回應這個看法。為何我對自信有這麼「獨特」的看法?因為連對自己的肯定也沒有,那談何成功?不相信自己在台上的能量能四射到每位的內心,那麼再多的技巧與鋪排也是徒勞,因為這是沒有靈魂的演講。這就是我對自信的一得之見,也許是痴人說夢話。

 

或曰,練習是自信的基石,這與我的觀點倒是如出一轍。自信從那裏來?練習。這非觀點與角度的問題,而是一個千錘百煉的事實。有些人一開口,不用粗聲粗氣已經散發着淡淡的氣場;相反,有些人談吐舉止暗流着缺乏自信的表現。練習的重要在於對事物的熟練,但我認為重中之重是針對困難處理的訓練,把一切有可能發生的劣勢給堵塞。透過反複再反複,練完再練的過程,把基本功和流程瞭如指掌。淡淡的自信便開始從肢體動作、聲調中顯露無遺。由是觀之,練習就是自信的起源地。

 

更甚,自信的人把重點放在結果。這已背主流觀點而馳。再多的因難、再艱巨的險境也無阻自信的人朝向目標縱橫馳騁、背水一戰。就是因為他們必須要得到預期的成果,因此才遇神殺神,見佛殺佛。要不斷地吸收失敗的過錯,重複又重複地再次嘗試,只有抱住必須到達目的地的決心,才能屢敗屢戰再屢戰屢敗,直至勝利的一刻來臨。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是對自我的肯定,就是自信。也許有人稱它為自大,又或有人戲稱它是自我,但,我卻認定它就是自信。

© 本文由作者【Leo K.】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