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看時下科技

Leo K.
2021年8月15日
何謂茶道?茶道是以品茶修道為目標的飲茶藝術,羅括環境、茶藝、禮法和修行四大範疇。但並非本文題旨。茶道重點在「道」,追求品悟道理為品茶主軸。具體來說,是品鮮甜茶湯,論天下大事也。
眾所周之,「茶七酒八」,所謂「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情意」。這在告誡人們「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的鐵理。誠然,在數字經濟與軍備競賽交集的時代下,科技成為提升生產力和發展武器的原動力。隨知識的邊界一直被拓寬,人類對自然的控制力日益增長,例如人工智能的普及、試管嬰兒的發展。均可觀之,人類的力量將一步一步地擴展開去。那麼我們應該為此鼓起掌聲嗎?反觀人類的倫理觀念、政治體制的改變是很慢。究於其需潛移默化地透過多代知識精英鼓與吹;反之,科學只需證據與證明便可提出並討論。人類在道德、良知、等精神層面遙遙被突飛猛進的自然科學拋離。引用培根(Francis Bacon)的「知識就是力量」,不錯,只不過人們往往在詮釋上賦予正面的角度。
或日,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不能並駕齊驅,該當如何?人工智能或會逐漸取代人類;具殲滅性的武器或會落入亡命之徒;高效能的監控系統或會送進「專制」的政權。若把句子中的「或會」刪減,結果應躍於紙上,直沖腦際。也許,未來的科學不再造福人群了。我引用印度聖雄甘地(Mohandas Gandhi)曾言:「沒有人性的科學」會是殲滅我們的因素之一。還有耳熟能詳的英國科學家尢因(Alfred Ewing)晚年的名言:人類在沒有能夠掌控自己之前先掌控了自然,將要引起不可預測的後患。一言以蔽之,今天的社會以向科技水平危險地傾斜,智力發展的失衡使國際關係仍停留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的水平。面對高速、不顧一切的發展列車,猶如一個不會收水的公道杯(或稱茶海)即將令茶水溢出杯內,使其不可控制地流向未知的角落。前人所倡導的物極必反,彷彿又再次警示今天的我們。
儘管現今思想先驅和各界知識分子早已有先見之明,如美國專欄作家弗里徳曼(Thomas Friedman)、上海科學家江曉原等,不過在我看來這個「長期」的考量並不會被納入以「短期」利益為主旋律的現今。言歸「正傳」,每當品下一道普洱茶,其茶湯色、香、味的變化,從豬肝紅紅湯淡向明亮的金黃;從醇厚的滋味走向清甜爽口。凝視着那接近七分滿的茶碗,以溢於言表的憂慮品嘗言語未能充分描述的茶味。
© 本文由作者【Leo K.】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