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咁偉大,真的偉大?

海中地職人

海中地職人

2021年6月5日

Cover image

常聽見有人在知道他人的事跡後,自嘆不如,吐出「我無咁偉大」、「我就無咁大決心嘞」等語句,聽者或許首先自感取得稱讚,畢竟當刻獲認可為「偉大」、「具決心」的,而這些特點並非人人做到,至少說話者自問做不到。但是細想,比起因獲讚許而滿足,說話者的狀況更值得關注。

 

有些老闆為了讓員工生活好過一點,在逆市下儘量營業,又不減薪,寧願自己捱下去,多一日則一日,他一些同樣做老闆的朋友自問做不到,很快就講一句:「我無咁偉大。」有本是專業人士的媽媽,生產後覺得子女的家教、親子關係最重要,或認為家事還是自行處理最佳,便辭去工作,全時間照顧家庭,但此舉中止專業界別的發展,事業亦將告終。有家長朋友問她怎樣妥貼持家,又不認為放棄事業造成失卻身份認同,聽完一番體驗後,自問做不到,就說:「我無咁大決心。」其他「我無咁捱得」、「我無咁有紀律」,甚至「我無咁靚」等,使用規律大同小異,毋須再舉例。

 

老闆不是因為偉大而善待員工,反而是因為由最小處體察員工苦況,將心比心,衡量過後,認為自己承受苦楚更好,作出有利員工而自己受損的決定,所以有人稱為偉大。家務師並非先有無中生有的決心,而是一向瞭解生活小節對家人的影響,又認為處於人生不同階段就要履行不同責任,職場並不是構成自己的全部,於是辭職的舉動是乾脆輕鬆的,旁人就說這是決心大。即是「我無咁甚麼甚麼」往往只點出結果,它並非當事人能夠作出某行為的真正原因,而構成這結果是經過眾多思慮,甚至心態的改變,類似因緣和合下,導向目前所見的結果。

 

有些人大概知道上述「原因與結果論」,於是我們就該留意他們以「我無咁……」來回應,而不是「我欣賞你……」,潛台詞很可能是「我沒有這些特質,所以不可能做到你說的事。」即是自認是一頭河馬,就不可能變成駿馬,於是所有付出、改變都毋須考慮了,表明自己沒有別人的特質成為搪塞的藉口。即使假設沒有某特質就辦不成某些事,那些特質從何而來?是否絕不可能培養?今日的自己是否就是十年後的自己?是進步、退步、原地踏步?再問下去,就直指他們持有固定思維(fixed mindset)還是進步思維(growth mindset),一旦他們抱持前者,極難改變,談論上述話題時總是兜兜轉轉。

 

常言「人比人,比死人。」這主張凡事不要比較。人自然就會比較,無法避免,人可做的是如何做有意義、有益的比較。「我無咁……」只是膚淺無益,若在講這話前,多問幾個問題,探究一下自己真實不及別人之處,見賢思齊,或許可帶來益處。

 

©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