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希望…」
對自我的「我希望…」
「我的志願」是每個在小時候必定有遇過的作文題目,還記得筆者的志願是想當一個醫生,可以治好患癌的婆婆。到了高中的時候,志願早已被丟到九霄雲外,又因沉迷性格心理學,所以報大學的第一志願是中大的心理學,希望畢業後當一個心理學家。結果文憑試成績強差人意,雖仍能就讀學士學位,但就讀學科跟自己的意願已風馬牛不相及。
人生總是有好多「我希望…」,有些人希望出人頭地,有些人希望大富大貴,但他們總是只有「想」,卻未曾付諸實行,連怎樣踏出第一步也未想到,就說「我想咁咁咁」,最終「我想…」只變成一句口號,一個永遠未完的夢。
對非我的「我希望…」
希臘神話中,薜西弗斯被神懲罰,要他將一塊大石頭從山底推上山頂,但每次到達山頂之後石頭必會滾回山底,薜西弗斯因而又要再回到山底把石頭再次推上,永無止境地輪迴。法國文學家卡繆形容薜西弗斯是人類的典範,因為人生本來就是有限期,一到生命結束就什麼都沒有了,但每個人若能像他一樣,都盡自己的能力去抵抗這種虛無感,生命就此有了意義。
若果薜西弗斯沒有推石,而是說「我希望這塊石頭能夠自己上山頂而不掉下來」,然後撒手不管,相信卡繆不會將其書名為「薜西弗斯的神話」,而是「薜西弗斯的笑話」。
當「我希望…」真的只是希望
希望是一個可以激勵人心的工具,因為人有希望,就代表著有需求。但當希望只論為空想,說的人也只是在空談,並不能為自己帶來一絲動力。
對非我的希望更是荒謬,把自己的需求建構在別人身上,等如啟蒙時期前人們把信仰當作自己能夠永生的條件一樣,將自己的命運交在別人手中,這不是十分可笑?
「我想…」
若果你是有希望的話,其實你應該說的是「我想…」而不是「我希望…」,只有在說「我想…」的時候,你才會想怎樣去抓實希望,而不是期盼希望到來自己手中。一個人如果連行動力都沒有,空有一番幻想,最終只會發現現實跟自己的距離愈來愈遠。
也許你會說,「我已盡力了,希望還是沒有到來」。你真的盡力了嗎?你想放棄了嗎?如果你是這麼的渴求希望,就算要比盡力更盡力,你也不會吝嗇自己剩餘的力氣,就像薜西弗斯一樣用盡奶力也要把石頭搬上山頂。若你要選擇放棄了,你也不要再說「我希望…」了,因為希望早已從你身旁溜走。
© 本文由作者【Tyler】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