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漁村

寧波公學 王嘉敏 黃詠華 姚敘延
2021年4月27日
為活化進步而自豪,為文化流失而落寞。香港傳統文化不少,現在卻有許多已無人傳承,許多文化經不起時代的風雨,早已落幕,在人們的記憶裡畫下一個句號。環境保育故為重要。為香港帶來膨大的經濟發展,站在維多利亞港凝視著對面絢麗的景色,一覽無遺,誰能不作一聲感嘆呢。繁華的景象能使人記憶猶新,自然風光會否被人遺忘呢?現今香港已剩下為數不多的漁村,保留著香港多年前的一些舊面貌,而布袋澳則為最好的例子不過。飲食、鄰里、生活習慣等都透露出滿滿的人情味,讓我們對昔日的香港了解更深。
經過漫長的車程,我們踏下綠色小巴,面前一望無際的大海先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而海上也停留了不少船隻。多年的後的布袋澳仍不失當年風光,山清水秀,環境宜人。走入村口,刺眼的太陽使我不禁低下頭,樹葉被風吹得沙沙作響,地上葉子的身影隨風擺動。鳥兒在樹上盡顯歌喉,貓兒在街道上四處穿梭,狗兒躺在地上曬太陽。周邊不時聽到村民的談話聲,分享著生活中的瑣事,無話不談。這種鄰里生活實在令人羨慕不已,居住在都市的人們平日都難以與鄰居談上一兩句,甚至連最基本的打招呼也沒有,只能稱作熟悉的陌生人。我難以在生活中感受到這濃厚的人情味,這像家人一樣的人情味。
繼續向前走,周圍不時傳來吆喝聲,鹹鹹的海水味和海鮮的腥臭味撲鼻而來。走近一看,一位婆婆在售賣自家製的海產,例如乾海草、鹹魚、蝦醬等,玲瑯滿目。她在布袋澳已居住多年,我與婆婆的一番交流後得知,原本布袋澳有魚排養殖場,主要經營海鮮生意,非常合適喜歡吃海鮮的市民,因此也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說著說著,一旁亦有些鄰舍加入交談,從中令我得知他們對於遊客前來各持看法。有人因遊客數目增加,促進經濟發展,增加收入而欣喜。但同時亦有人因自己平靜生活被打破而哀傷。
布袋澳那獨特的海岸線,使坐船上的我像被一座小島包圍一樣,而船上的景色和在島上的景色截然不同,別有一番風味。當船停留在大海中央,三面環山,加上藍天白雲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陣陣海風吹來,使人沒有一絲不適,與周邊的景色很是相配。此地彷彿與世隔絕,景色優美。由於布袋澳三面環山,北西海口較窄,就如布袋一樣,因而得其名。船的速度漸漸減慢,在魚排中穿插,水中活躍跳動的魚兒也能清晰可見。不一會兒,這段短暫的「遊船河」便告一段落,實在令人流連忘返。
鹹蛋黃緩緩地落下,夕陽的光線照射在海面上,閃閃發光。藍藍的海水本因天色已變成藍黑色的,橙黃的微光反射在浮動的海面上,形成一幅俏麗的畫像。這美麗得令人驚嘆的風景,與在大城市中被高樓大廈遮擋的天色天差地別。大城市中的夜景,只能讓人們感受到城市急促發展的腳步,陪伴我們成長的大自然卻往往被被輕易忘記。在此時此刻,我們所看到的景貌使人豁然開朗。時間彷彿停止了一般。一個人到此,看著金黃色的海面,便能夠靜下心來,所有的壓力都能在一瞵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坐上回程的小巴,坐在窗邊,看著那些即將離我而去的迷人景色。心裡除了依依不捨外,還有些局促不安,諸不知下次再訪此地時能否重觀其景。城市的急促發展,香港多個漁村早已活化,失去昔日面貌。這震撼人心的景象會否被一棟棟冷冰冰的高樓大廈所取代呢?望日後舊地重遊仍能感受這濃厚的人情味。
© 本文由作者【寧波公學 王嘉敏 黃詠華 姚敘延】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