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他們總喜歡議論我?

T

Tyler

2021年4月26日

Cover image

每個人總會遇到被議論的時候。無論是在成長、讀書、上班,我們都一定會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評論,甚至會接收到他們給自己的建議和批評。聽到這些說話時,你們會有什麼感想?會放在心上?或是當做某件事失敗之後就會回想起他們的說話,然後後悔沒有接受他們的意見?

作為被議論的人,心中一定會感到不好受,就像自己的信心不斷被其他人不停狂轟,直到有一天,自信變成自卑,唯有步上別人希望你踏上的步伐,把別人的人生再活多一次。可能你的人生在物質上或社會的定義上,會因此變得美好,但這個人生是不是你自己想過的人生?你會否因此感到生存得十分掙扎,就像你的人生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即使手上有豐富的資產,也不能填補你那說不出的心靈空洞?

人在社會中就一定要與其他人相處,這是無可避免的事情。在旁人的眼中,我們也可以藉此從其他面向去了解自己。在某些層面中,我們可以因為他們對我們的看法,從而改善自己或變得更社會化。可是,我們卻無法了解他人是從那種認知層面去判斷我們或我們在做的事。由此推論,他們對我們的判斷,亦只是從他們認知下的「對與錯」、「應與否」,所得出的結果。再延伸下去,除非你肯定到他們的認知是完整無缺,否則我們是不應該相信他們的判斷是正確。換言之,我們其實不應將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和建議當成是社會的標準或真正有用的建議。

而作為意欲「善意地」去為別人作建議的人,其實也應該想想自己憑什麼去為別人作任何評價。如果你曾經在同樣的事情中失敗過,而令你想去勸喻別人不要步自己的後塵,你應該回憶為何當初你會想做這件事,所以別人也可能有同樣或更大的動機去推動自己做同一件事。再加上,他們不是你,你亦不是他們,你是沒有任何藉口去為他們所作之事去做任何建議或批評。

作為愛評價別人的人,可能也是曾經被不斷評價的人。而在不能改變別人的情況下,我們唯一可做的事其實是改變自己,嘗試理解別人做事背後的動機,使自己不用以自身的框架去衡量別人。試想想如果有人不斷給你批評的話,你大概任何事也不會想再嘗試,反正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是失敗,都會是被人指責。但若果你是對別人想做之事給予鼓勵及肯定的話,他們就算失敗,下一次也不會輕易放棄,而是在不斷的嘗試中找到一絲滿足。

同一時間,當真的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指指點點時,我們大可不必立刻作出回應,先讓自己的心情沉澱一陣子,不要把他們的指點當成是「你注定失敗」的言詞,然後再客觀思考一下他們的說話究竟是不是真的對自己有用,而不是沒有任何理據地去作判斷。若然你的認知和他們的認知是不同的,甚或覺得他們所知的比你多,而使到你無從判斷他們對你的言論是否正確。你亦可透過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擴闊自己的認知範圍,從而判斷他們的說話。話又這樣說,當你的認知範圍比他們更大的時候,你便會更清楚自己所作之事是否正確,而無需理會別人對你的說話。所以說到底,你自己才是最清楚自己人生的人,而且是唯一要替自己人生負責任的人。無需過份在意別人對你的想法,亦無需要為別人所作之事去再作多說。

© 本文由作者【Tyler】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