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為自由
ZiuCI
2021年4月1日
昨天難得和好友出去吃飯散心,吃飯不難得,散心比較難得。
席間談到自由二字,她說不太對學業完成後回到大陸抱有太多的期望。因為太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因素,環境、習慣、她自己無拘無束的性格。而我正疑惑,儘管我一直知道她之前就想著想要去更遠的地方,但是聽她說的決絕又堅定,我嘴裡說著的自我意識和個例環境,顯得尤其蒼白
她繼而又說了一句話,
“見過了自由的鳥 又怎會甘心回到籠子裡呢”
很熟悉的一句話。出自我們另外一位好友前幾天的一次採訪。一時之間其實很難否認從內心裡蔓延出來的那種情緒,我想我只能粗略地解釋為是人類天生對束縛的抵抗。我沒再說什麼,只是一邊吃鹽酥雞,一邊發呆。
我其實並不是一個非常堅定的人,倒不是說我經常會搖擺不定,而是對於很多事物,覺得沒有必要只著眼於它的單面性。就像無論是多麼優越的社會制度都會有漏洞,多麼完美的藝術品的也會有缺陷,也像民主離不開集權,集權離不開民主。
人到底應該堅持何種的自由,以及應當為何種自由做出何種的犧牲
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如若是思想上的自由,那麼從表意上來看實際上無人能夠阻擋,因為思想本身就是高度自我化的產物。如若一個人有自由的思想,那麼照理來說也就不應當懼怕其他的束縛。但通常很多來自前人的經驗會說,意志總會被時間和環境所消磨,更恐怖的是還可能來自於同化。
但同化的基礎來自於什麼,是身邊的 直接的接觸和經驗 ?
雖然傳播已經在各種理論中證明直接經驗才是影響一個人的主要因素,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人們大多數時候只會對自己熟悉和認同的事物和人表示親近和想要接觸的慾望,所以說在網絡技術等的加持下,新媒體環境中出現了回音室。那回音室為了什麼不能一直存在或就出現在身邊呢
那自由思想的回音室里會只有自由的碰撞嗎
那規則又是什麼 法律和制度又是什麼 強權又是什麼
這是聽起來過於理想主義的思想自由
正如我所承認的我的愚笨和遲鈍,我應該回到自己。
自由是令人咋舌的東西。
受制於人的認知。人的認知來來自於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直接經驗以親身經歷為主,間接經驗以教育和轉述為主。我們經常覺得很難向一個長期處於“非自由”環境下的人解釋自由是什麼,因為在沒有切身的感受之前,自由來自於概念,而概念可以是主觀的主觀。所以我經常拒絕和難以溝通的人溝通,以及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盡量地禮貌搪塞,但這又不代表我屈服於非自由環境下的主流意識,自由對我而言可大可小,但經常關乎我自己的個人感受和我對於接下來要完成的事的意識灌輸。
其實人擁有思想究竟是為了什麼
追求自由又是為了什麼
我不知道享樂主義會不會將其解釋為快樂和滿足
但大多數人所追求的人生的意義,像是在茫茫大眾中摘除自己身上的平凡和所謂的庸俗,以至於在死亡之後或得以永生,或得以自滿自足。
那既是自滿自足,又何必立足於他人的眼光和想法中呢
如果自由可貴,獨守又有何妨
© 本文由作者【ZiuCI】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