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香港地景——海

Winkle
2021年2月27日
香港這一個小島,四面都是海。無論身處哪一個地方,幾乎都可以看見海。尤其是在城市規劃得越來越密集的時候,原本不容易去的地方,都被開闢出一條又一條的海岸線,所謂的海濱公園更是越來越多。
小時候我是一個對戶外無感的人。因為運動細胞不好,甚至連騎單車都學不會,所以一切的戶外活動都跟我無緣。那時候是不想學,怕痛怕累,長大後才發現,好像越發學不會了。還記得中學的時候到長洲郊遊,那時候一個朋友立下誓言般說一定會在今天教會我騎單車。在經歷兩三個小時的跌倒、傾斜,或者是差點衝進海裡之後,朋友就說:其實今天學不會也是不要緊的。自此之後,我雖然依舊會去郊外活動,不過他們騎單車,我騎三輪車(沒錯就是車夫那種,可以載貨的)。對於游泳,我更是無能為力。小時候隨父母去泰國旅行,海灘暢泳自然會必備的行程。我記得是在芭堤雅的海灘上,我坐在一個巨型的游泳圈裡,父親在旁看著。太陽好像異常地接近海面,令安穩的水波層層都反映著金色的陽光,星星點點的光芒佔據了我所有的視線。我的眼睛進水了,很鹹,還帶有刺痛,我瞇起眼睛,但陽光還是肆無忌憚地侵襲著。那時候我有一刻想過,我還不會變瞎子吧。
有一段時間是不喜歡曬太陽的,因為皮膚不好,覺得曬著會很痛,而且太熱會令我想抓癢。那時候的海洋對我來說,就是書本中水深港闊的維多利亞港。
然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應該是在長期困在室內對著電腦的日子多了之後,我竟然會想念那些海上的粼粼波光。
近一段時間來,我對海洋的感受是越發強烈。無論是炎熱的盛夏,還是北風凜凜的隆冬,都無阻我投入海洋的懷抱的決心。我時常想看海。朋友們又時候會問,是心情不好才看海嗎。我回答不上來。生存在今日的這個時代,不敢妄言什麼心情,只能時常對自己依然活著這件事感到欣慰。有時候是在海濱的欄杆前,有時候會於海灘旁的椅子上,甚至出身於居高臨下的大樓中鳥瞰整個海灣。從前的我會說,看見海濤的翻動,就是我心靈的救贖。現在的我只覺得,我的心跳是隨著海洋一起波動的。它能翻起,自然也有潮落,或許沈溺在深淵很久,但總有再次捲起的時候。我多麼希望能投入海底,用我最純淨的知覺去感受每一次水波在皮膚上滑過的觸感,頭髮在水中拉扯與浮動。時而在海面上躍起,由太陽曬乾那些經歷提煉的水珠。
或者這就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意思。但我沒有那麼超脫。我覺得還是讓我先學好游泳再說好了。
最後附上一張長洲的日落美景。
© 本文由作者【Winkle】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