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專家2影評:重回感人場面

Tiger Lam
2021年2月21日
因著限聚令放寬,期待已久的劇院終於重開。《拆彈專家2》去年12月底分別在台灣及內地上映,在兩地都紛紛獲得好評,吸引了筆者到場觀賞。除了特技效果精彩之外,電影的情節在倫理上發人深省,在情感上令人動容。
在倫理上,電影有兩大情節的是非對錯真的不易說得清。主角潘乘風(劉德華演)因執行一次拆彈任務而意外被炸斷左腳,警方高層不願把他調回前線作拆彈工作,潘因而大受打擊,變得仇恨整個社會制度,更加入恐怖組織發動恐襲。這個事情中,究竟是制度上對潘的壓迫,還是潘個人的執念所致?
另一個倫理兩難的情節是潘乘風的前女友龐玲(倪妮演)得知潘失憶後,提議向他植入假記憶,欺騙他他的身份是恐怖組織的卧底,潘的好友董卓文(劉青雲演)認為不該欺騙他、利用他,但龐認為這是為潘賺罪,可在法官面前為他求情減刑。二人的出發點都是為潘著想,究竟誰是誰非?
以上的兩大兩難情節,編劇導演看似沒有明顯的立場,給予空間讓觀眾自行去判斷,畢竟電影不是道德教科書,而是要描述人性。而筆者認為,編劇導演似乎是透過幾場關鍵的情感劇,去帶出化解矛盾之道。
失憶後的潘乘風,他的記憶片段是凌碎的,情感記憶更是一埸空白,之前對社會的仇恨也消失了。他在恐怖組織做卧底時,看見有警員被一槍一槍射殺致死時,內心相當痛苦,從而產生了一份對無辜者的同理心,因此即使潘後來逐步恢復記憶,知道龐玲是騙他,他仍然選擇繼續作卧底。或許制度的壓迫與人心的偏執是同時存在,但無論如何,總不能因此被仇恨主導而去傷及無辜,筆者相信這也是電影所帶出的訊息。
電影中愛情劇不是主軸,但龐玲與潘乘風的擁吻劇卻有一種情理相衝的淒美。在警方不願把潘調回前線一事上,二人是有分歧,因而分手,但龐仍然是愛著潘,這一點,也是失憶後潘所感受得到的,因此他沒有怪責龐。或許,是非對錯有時難有絕對,但情感是有真假的。龐與潘的擁吻表現出二人的感情是真的,可惜二人都知道他們已再難重新開展感情,那場擁吻成為提前的吻別。
潘乘風的死是全部電影最感人的一幕,那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捨命救人,因為這埸核彈恐襲計劃是他失憶前策劃的,而他最後選擇以性命來終止這場恐襲,是一種補贖;但另一方面,他一直希望斷腳後仍然能夠參與前線的拆彈工作,他真的是在死前完成了自己的心願,這樣的離去,已再無悔疚與遺憾;另一邊廂,龐玲在控制室面對潘的離去,一邊落淚,一邊執行公務,情理相衝的淒美達到極致,令筆者也流下眼淚。
總的來說,電影是帶出了社會矛盾的存在,而放下仇恨,尋回真情,是化解矛盾的出路。
© 本文由作者【Tiger Lam】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