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過簡單的生活!
Lennie’s Lane
2021年2月17日
眾所周知,香港是一個物質主義十分盛行的城市。不少香港人以為物質能帶來快樂,實情卻剛好相反,他們覺得「一個_____不夠,我還需要多幾個_____啊...」(請自行填寫)。結果購物成癮,耗掉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近年來,網上有不少人提倡過「簡單生活」(又稱極簡生活),意思是指在不過度消費情況下,以較少的物品過着生活。一些知名富豪人士例如社交平台Facebook的創辦人馬克.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雖然擁有1000億美元(約7750億港元)的身家,但他每天幾乎都只穿灰色短袖T恤,因為他認為自己要簡化人生,把時間和精力投放於工作上,而不是為自己作太多的決定。
為自己訂下目標,過着簡單生活
簡單生活聽起來很容易,那麼實際上有什麼行動呢?筆者提供了以下三項建議:
1.為物品分清 “Need”(需要)& “Want”(想要)
如果我們是必須用到,而且習慣、經常使用的物品就是 “Need”。屬於 “Need” 類別包括食物、牙膏牙刷和衣物等等。
如果物品本身的使用率不高,或者擁有了這物品可以為生活「加分」就是 “Want” 。屬於 “Want” 類別包括零食、裝飾品、化妝用品和較少家庭用的電器等等。
當然,每個人的愛好和生活方式各有特色,因此每個人對於自己的 “Need” 及 “Want”各有不同。
2.減少囤積物品
囤積物品的情況可以有好多種,筆者今次只舉出其中兩種。第一種是不小心買了很多東西,你可能趁超級市場或百貨公司推出優惠折扣時買了大量的貨品,有些貨品幾乎沒有使用過,結果放了幾個年代已經過期或者變質了。另一種情況是跟收藏有關,你本身是一個某卡通人物或某電影的愛好者,於是只要看到其周邊產品就會買下來,這也是導致家中東西太多的原因。
說到底,減少囤積物品就是要避免不必要的消費,不要抱着「人買我又買」的心態,自己要衡量這物品對自己有多大的價值。
3.斷·捨·離
這個概念最初由著名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所提出的。意思是「減少不需要的東西(斷),捨棄多餘的廢物(捨),脫離對物品的執着(離)。」藉著減少獲取東西,包括免費的,並捨棄對自己沒什麼用途的物件和廢物,以及學會放低,不用懷免過去。
想要過簡單生活,斷捨離就是最重要的步驟了。但不是只執行一次半次斷捨離就行了,因為你第一次執行之後不久,家裏有可能變得像以前一樣的亂,消費模式或者像以前一樣不斷亂買東西。所以簡單生活是要持續去做,一步一步地為自己家裏的物品進行「減法」。
簡單生活對自己的好處
簡單生活雖然要作出取捨、犧牲和努力,不過如果你選擇這樣的生活是相當值得的。因為簡單生活可以為你省下金錢,金錢是很寶貴的,所以不必為開支而煩惱。物品減少了,生活舒適度提高,讓你做事更有效率;物品減少了,知道自己的需要,不必羨慕甚至妒忌別人所擁有的東西。
「看得見的是暫時的,看不見的卻是永恆的。」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東西,例如名貴的手錶、名牌手袋或奢華的生活⋯⋯只能帶給你短暫的快樂。你着重跟家人的生活、配偶的愛,以及友誼,就能享有這些「看不見」的幸福了。
既然簡單生活能夠帶來自由。從今日開始,展開你的簡單生活吧!
© 本文由作者【Lennie’s Lane】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