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活,中學老師沒告訴你的事
hwh_timothy
2021年2月16日
高中三年,我們都曾聽過老師說:「入到大學就自由快活架喇!」。
當時的我真的相信,當下堅忍一時,將來便能與室友促膝長談;與莊員形影不離;與良人在未圓湖夜遊談心……哈!天真的我!結果,每天與室友還說不上三句話,上了莊半年便因透支而退出,我們開始了三個月後她便說不愛了。
我一個中學同學,與o mates一齊上莊,後來聽聞為了莊務鬧不和,有一半人退出了,從此沒聯繫了。
嗯……說好的自由快活呢?難道 U life 只是幻象?難道只是老師哄我們的話嗎?
的確,老師口中那五光十色的大學生活,難免有點哄逗成分。畢竟,在文憑試的漫漫長路上,總需有個令人憧憬的終點作奮鬥目標。
比如我的經濟科老師特別愛給我們操練試題。每次我們呻吟道:「Miss Chan……又操卷?都未明曬啲野,做死人咩?」。她總是豁達地說:「做曬啲past paper就識架喇!捱過DSE之後就成世都唔使再掂Econ,辛苦埋呢幾個月就自由架喇!入到大學有排你玩呀!」
我總覺得老師對中六同學特別坦白,正如 Miss Chan 為了鼓勵我們,已不費心為填鴨式教育作掩飾。
總之,老師就要灌輸那種「過左海就係神仙」的觀念給我們,今天自制地做題,是為要考好成績,將來進大學,就解脫了。
然而,入大學,就如由一個籠牢進入另一個籠牢。皆因從公開試解脫,卻陷入了其他問題的纏累,而這些問題,是你沒有預計過的。
入大學後,我便開始按著腦中藍圖計劃大學生活。計了計算,發現我要參與兩個屬會內閣才夠宿分明年住宿,於是便參與了兩個有點興趣又聽聞不太辛苦的屬會內閣。當時的我心裡暗笑:「哈!大學五件事,咁就搞掂左兩樣喇!」。
不料,後來我發現自己對屬會的熱情沒想像中大,但工作量卻比我預期多,讓我很吃力。更糟糕的是,我總覺得與莊員有種似遠又近的距離,每當他們談笑風生,我卻不太能答得上嘴……是我不討人喜歡嗎?有一次內閣聚會,那份孤獨隱隱錐著我的心,我感覺到鼻子開始酸,眼眶開始濕潤。
「我今晚有啲事要走先喇,你地玩得開心啲!」 我衝口而出,然後便跑回房間,幸好我那日夜顛倒的室友當時不在。
夜闌人靜,眼看著桌子上那未完成的屬會財政報表,聽到偶爾從隔壁房間傳來的喧鬧聲,眼淚不爭氣地滑落。
我問自己:「本想上莊住hall快活一下,為何卻不快樂?是我做錯了選擇嗎?還是我有問題呢?」
那一刻的我,苦苦在自我懷疑與迷茫中掙扎。為何我自由地選擇自己想做的事,卻一點都不覺得自由。
自此,我明白到人生的複雜。每個階段都有其問題,根本沒有「到時就自由快活」之說。老師那「過左海就係神仙」的線性思維是多麼的幼稚!
沒過多久,我便退出了內閣,「摺毒」 了一陣子,說得好聽是專心讀書,其實是怕了。
後來,有人邀請我參與團契。我心想:「身為基督徒,在大學參與信仰群體也是應該的,好吧。」 或許是因爲團契的性質著重分享,那裡的聆聽和欣賞氣氛濃厚。在那裡,我更敢於坦誠表達自己。
有次,有位團員對我說:「你每次信仰反思都觀點獨到,我估你十六型人格是INFJ吧?」 我說:「吓,唔知喔。」 那時的我對十六型人格一竅不通,亦沒留意自己的特質。後來做測驗,果真被他說中了!我對著電腦螢幕喃喃自語地讀出INFJ的特質:「有熱情、有見地、天生聆聽者、敏感、需要獨處…… 」 心中不禁發出一聲驚嘆。
驚嘆是因為恍然大悟,原來之前上莊三分鐘熱度並非不堪壓力,而是我本來就不大喜歡熱鬧的生活;原來與莊員合不來也不是我的問題,而是大家性格兩極以致我心累;原來我自我懷疑是因為我敏感……一切真相大白,我的心結也解開了。
不過,驚嘆也是因為我竟然從不認識自己,從未認識自己的需要,便急著追住規範走!
無論如何,現在,我有歸屬的群體。我甚至立志發揮我的長處,聆聽更多像我以前般處於掙扎中的生命,陪伴人認識自己,找到自己。
不知不覺間,我有了處其中而自在的群體,也有了讓我滿有熱情的心志,更重要的是,我有了忠於自己的自由。
看來,老師的話還是沒錯的。
其實老師苦口婆心地說:「入到大學就自由快活架喇!」 是因為他們曾經走過我們的路。他們也靠公開試成績入大學。所以,站於大圖畫外的他們,自然想以過來人的身分勉勵我們堅持下去。
他們記得自己公開試時搏盡的片段,也記得自由快活的大學生活,卻忘了初入大學那迷惘階段,更忘了面前的中學生,一直擁抱「過左海就係神仙」的線性世界觀。
從幼兒園起,我們的目標就是入好的小學;小學的目標就是入好中學;中學的目標就是入好大學……一直以來,我們以為多操練幾年試題便更穩當地「過海上岸」,卻萬萬猜不到上岸後面對的問題再不是操卷就能解決,而是要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過程中甚至會跌跌碰碰,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入大學,就如學踩兩輪單車。中學的環境如輔助轆般平衡著一切問題,所以你只管不斷向前便可,但也因此自由有限;入到大學,環境自由得如脫去了輔助轆,你必先學會平衡眾多事情才有力向前,不能再一味死衝。問題是,要學會平衡,先要經歷跌碰。所以,與其說是學平衡,不如說是學習經歷失衡,再從中找到平衡。嗯,不容易,但一旦找到平衡,也就找到那奔馳的自由。
所謂自由快活,並非那線性軌道的無限延伸,而是在無邊際的汪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100個大學生有100種大學生活,縱然大學是個充滿選擇的花花世界,但你終究會踏上的路只有一條。
即便今年沒有了ocamp,暫時沒有實體課堂,一切傳統被拆毀,也是一種大學生活。因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勇敢擁抱這失衡的年代,你會從中譜寫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平衡。
「入到大學就自由快活架喇!」 原來打從一開始,老師說這話,我們都誤會了,原來此自由不同彼自由。
中學老師只能把我們送到自由門前,真正活出自由,還是要靠自己。
祝願各位新鮮人,開學快樂。
© 本文由作者【hwh_timothy】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