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家人的存在

雅言
2020年11月18日
你的生命中,家人是怎樣的存在呢﹖
看過很多不同形態的家庭。理想的家庭是父母性格樂觀開明,對子女的想法包容和理解,並提供適當的支援。但現實往往不那麼理想,家庭悲劇每天都在這個社會中上演。
最近兩件社會新聞引起我對家庭文化的反思,一件發生在香港,三十幾歲的年輕媽媽帶著兩個小學生在家開瓦斯自殺身亡,另一件發生在台灣,一個碩士畢業的男生找不到工作跳樓自殺,留下的遺言是對父母的恨。 真可悲!家人不該是人生中最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嗎﹖怎麼反而成為了奪走自己性命的凶手呢﹖到底是社會的悲哀﹖還是教育的悲哀﹖可以怪罪誰呢﹖没有人可以提供正確的答案。無論如何詳細分析成因到最後,答案是「無解」。
我們都希望自己出生在一個完美的家庭中,無奈人是不完美的、有限的,所以也不可能找到所謂「完美的家庭」,正如俗語所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也許問題正是出在家人對彼此的期望和現實的落差太大,接受不了這種落差而衍生的矛盾。華人社會中,常見的家庭文化是父母把望子成龍的心態加在子女的身上,不顧子女的意願,有些父母甚至把自己年輕時未能實現的夢想也放在子女的肩膀上,可以想像,年幼的孩子何其無辜﹖話都還没說全,已經肩負重任。
為人父母者,也有自己的難處。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抽不出時間與子女交流溝通,久而久之,親子關係疏離,難怪誤會叢生,與子女的心思意念越離越遠。 說到底,在家庭中,融洽的秘訣只有一個,就是彼此各退一步,互相包容和理解,保留對話的空間。在外面的社會中辛勞忙碌一天,回到家中,如果還要對峙公堂,未免太累了吧!明知有些理念對方不會妥協,就尊重對方的選擇,以不影響感情的大前提下才來討論問題,如果會影響感情寧願不提,避免以極端的方法處理衝突,悲劇就不會發生。
每個人都是自由個體,不一定要認同對方才來相處,反而是互相尊重,保留各自的空間。 調整自己的想法,不完美的家人也可以是美好的存在!
© 本文由作者【雅言】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