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成功的市場營銷策略

Gloria
2020年11月11日
談起雙十一,當然就是搜羅各個網店,收集各種優惠,等待十二點整按下付款的印象。但其實11月11日,即現在俗稱的「雙十一」早期只是讓單身的朋友聚在一起玩樂,大家渴望著「脫單」而選擇結婚的日期,是年輕人群體中不約而同衍生出獨特的文化和「節日」。隨著時代的變遷,網絡的發達,中國電商(電子商務)對11月11日這個「文化」加以演變,讓它成為了商家的商機,買家的福利,從「光榥節」打造成「購物節」,衍生出另一個獨有的購物文化。
由阿里爸爸演變的「雙十一購物節」對商家和消費者來說都是互惠互利的大好節日。從二零零九年起,阿里巴巴旗下的網購平台淘寶,天貓,京東以及大型家電網上商店如蘇寧開始舉行以「雙十一」為旗號的大型促銷活動。年復年,越來越多商店,網上也好,實體店也好都響應了這個逢11.11的促銷活動,讓「雙十一購物節」成了中國最大規模,最成功,最有商業效益的一個節日。阿里爸爸聰明之處在於抓到了年輕人時下流行的用語,心理和最重要的購物欲,並讓雙十一成了一個標誌性的日子。深得民心的購物節推廣手法讓不少亞洲國家也開始效法。
記得在讀Marketing時,導師曾說過一個營銷手法做得最好的例子,那使是可口可樂。原因是,可口可樂讓「可樂」這個飲料的名詞成了它的專屬,只要一說起「可樂」,別人就會聯想到可樂=可口可樂,而忘記了其實還有百事可樂,可樂只是一個名詞,但「可口」這家公司已經某程度上獨佔這個名詞。「雙十一購物節」也是有相似的營銷策略,獨佔了「雙十一」這個名詞,使人們一提起雙十一便會想到要購物,隨後一定會就想到淘寶。
雙十一也締造了讓商家清貨,消費者存貨的好機會。很難想到雙十一中沒法收惠的持份者,可以說是雙嬴或是全嬴的營銷手法。大多數商家因為雙十一購物節的興起而把每年清倉或是新貨大減價的時段移至雙十一,讓消費者能在雙十一時更有效率地搜羅到想要的商品。有些需要購買如家俱,家電等需要花比較多錢,而平常又很少有折扣的商品留到雙十一的時候才購買。購物平台,不只淘寶,台灣的蝦皮,馬來西亞的Lazada等都從雙十一中獲得大量的流量,廣告,銷售。
購物節的「大平賣」某程度上也促進了經濟。像今年受疫情影響,沒有穩定的收入我們都失去了消費的動力,商家也少了很多生意。但在雙十一的影響下,特價商品價格的吸引,大家多少也會提起消費意欲。不知道今年大家有沒有在雙十一買了什麼呢?我就也是被優惠的價格和優惠券吸引,忍了很久終於買了一把結他。縱使在這麼艱難的2020年,還是希望買點什麼讓自己提起勁,開心一點,不要一直意志低沉地生活。
雙十一購物節還能因應不同的社會狀態以不同地宣傳手法吸引消費者購物。吸引購物有很多種方法,而阿里巴巴的雙十一購物節很聰明地利用了時下的流行用詞,社會的現況吸引不同階層的人購物,讓它Target Audience不限於年輕一代。它也以雙十一購物節創出了不少流行用詞如在中國很多人用的「剁手」「吃土」等等,使消費者更能投入購物的樂趣中。
阿里巴巴的雙十一購物節的營銷策略真的非常值得我們從事市場營銷的朋友參考。這種能夠讓亞洲各地都同歡的「節日」,改變了我們的消費文化和觀念,也讓大家從中得益。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買到什麼心頭好呢?
© 本文由作者【Gloria】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