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又打風

Potato
2020年11月3日
颱風你又知多少?
今次由薯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颱風出世知多少!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由於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颱風。
颱風命名由來?
希臘神話其中名為泰風(Τυφῶν,又譯為堤豐或堤福俄斯)的泰坦,是象徵風暴的邪惡巨人。該詞在希臘語中義為「暴風」或「冒煙者」。堤豐也象徵惡風。《神譜》說它戰敗後,從身上生出無數股狂颱,專門滋害往來的海船。特指印度洋的風暴。
又有說該詞源於粵語「大風」者,因為粵語中「大風」發音為「daai6 fung1」,該詞彙經波斯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最終傳至英語成typhoon,而荷蘭語則是Tyfoon。
比較多人關心是為什麼秋季還有颱風?
進入秋季後,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南海海面溫度比夏天時候進一步升高,海洋表面積攢了更多熱量,海洋表層提供的能量也就更大,從熱量條件上來說,更有利於強颱風的生成、維持和發展。
另外,進入秋季以後,高低空的風向比較一致,大氣環流上下層的配置往往比夏季還要好,這意味著高低空空氣的加熱或者變冷比較一致,擾動干擾比較小。這種情況對颱風結構的保持比較有利,這個時候颱風就像吃飽喝足又養尊處優一般,很容易「心廣體胖」,發展成超強颱風。
全球暖化與颱風
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暖化,這是不爭的事實,隨之而來的是全球海洋升溫。暖化的海面溫度會為熱帶氣旋推波助瀾。事實上,熱帶氣旋就像一架熱引擎,它從地球系統吸收的能量與熱帶海洋的表面溫度(減去大氣中某個高度的氣溫後)成正比,即是熱帶氣旋的最大強度取決於海洋的表面溫度。
© 本文由作者【Potato】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