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泛濫症與妄想症

雅言
2020年11月2日
疫情前,有一種病叫做「旅遊泛濫症」。環顧周遭,在我身邊罹患此症的重患者大都是老師,因為他們假期多,工作壓力極大。診斷一個人是否感染此症的最大癥狀是無論一年去多少次旅行都無法感到滿足。
有一些朋友喜歡在悠長假期中安排兩個以上的旅程,頭五天去日本,回到家中換一箱行李,第二天再出發去泰國。也有一些朋友是直接下飛機後在機場等下一班航班出發去另一個國家。更有同事經常在假期前一天拉著行李箱上班,放工後馬上坐計程車直奔機場。這種情況一年上演四次—聖誕節、新年、復活節、暑假。
後來,朋友們開始覺得等待一個悠長的假期實在太久了,通常要三個月左右才有一次,於是開始開發短線遊,我戲名為「快餐旅遊」。香港的週末假期並非法定休息兩天,有時週六也要上班,但如果剛好週五是公眾假期,那麼通常就可以計劃一個四日三夜的小旅程,週四下班出發,週日晚上回港,目的地是東南亞國家。
2020年的新年前,本來大家還一如以往快快樂樂地上網預訂未來一年的行程時,突然,疫症來了。 疫情直接及間接導致「旅遊泛濫症」患者開始進入第二期病變,演化為「旅遊妄想症」。此階段的主要癥狀是患者經常呻吟:「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去旅行﹖」、「我快受不了!」、「我發夢夢見自己去了XX國家」。接著,患者會開始出現幻聽和幻覺︰「我聽說某某國家可以開放給香港人去旅遊啦!」、「今年底會有疫苗打啦!終於可以去旅行啦!」甚至,患者會開始不定時呈現抑鬱、悶悶不樂或過度樂觀的情緒特徵。
現在還未療癒的朋友們,筆者在這裡提議一個治療的偏方,就是寓旅遊於生活。世界改變了,也没有人知道以後有没有恢復原貌的一天,所以我們的旅遊模式也要因時制宜,有所變化。
生活的地方也可以成為旅遊的地方,發掘一些本地的風土人情、美景秘境,也許你會發現生活中隱藏了不少的驚喜,發現我們原來生活在一個多麽美麗的地方啊!
(待續)
© 本文由作者【雅言】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