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邊緣化的家

幻星人

幻星人

2020年10月31日

取自confusingstone部落格
取自confusingstone部落格

前陣子有一對斑鳩在公司廊道斜屋瓦築巢,對於鳥兒築巢後的後續問題,我是無任何概念的。看到動植物的自然生態的我是非常歡迎與開心的,從未想過它們會有長期定居下來的習性。當我很高興的與公司管理層分享此事,他們很嚴肅告訴我,鳥兒住下來後的衛生問題以及它們未來的定居習性,瞬間我整個人也沉了下來。

在心情沈重下,我毅然決然的挪動鳥巢,竟然發現已有兩個小生命待孵育,腦子被充斥著「鳥巢要移走」的我失去了判斷能力,還是移動了鳥巢至另一處。我其實有些措手不及,但心中充滿了內疚而又有為什麼是我要去做這樣殘忍的動作?鳥媽媽有些驚魂未定,一臉很無解為何鳥巢被移動了。看在心裡,真的很痛。

經掙扎思考與請教後,最後還是將其放回原處。哪知斑鳩媽媽將巢窩踢下,樹枝散落於地,斑鳩媽媽來回上下看了幾回,已知此地不易再居,最後棄巢離去,留下兩個待孵育的生命。我很自責,甚至還夢到我們放棄一個很微弱的小生命,後來,經另一人堅持,雖已斷氣,但在給予那個生命呼吸器,那個看似不可能的生命竟奇蹟的活了下來。我不知是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之故。

隔天與一友人通話,她分享了很多鳥類的習性還有她觀察到的經歷。她分享有幾次看到鳥媽媽把鳥蛋還有雛鳥推出巢外,讓其掉下身亡。聽完,我陷入深思。一直以來,我都是那麼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應該要好好呵護、養育生命,給予生命最大的扶持。從小就認為爸媽沒有給予我完整的愛與扶持,我認為自身家庭背景、生活條件不如他人而怨天尤人,曾幾何時背著憤世嫉俗負擔很久很久,即使現在仍然會有蠢蠢欲動的憤世心態。

那天與友人通話後,我不斷在盤繞在理智與情感之間。我是不是情感下得太重啊?!

友人看到鳥媽媽將雛鳥推出巢外時,她對著鳥媽媽心想,會不會這些都是被邊緣化的小孩,所以只好放棄了?!我被那個「被邊緣化」的字眼震攝住。我反思自己這三十幾年來,是他人邊緣化了我,還是我邊緣化了自己?難道邊緣化或者被邊緣化的生命都不值得存有?只有那些被認知可以存有的生命才能留在這世界?這樣的問題充斥著我。

經過一番思維與整理,我很感謝那位友人與我分享鳥類的生態,真的如她所說那樣,每個生命都有其生態,並非我們認知應該怎麼或不應該怎麼樣?鳥媽媽離巢不是沒有經過一番考量,它已覺知到居住處的不安全,只好這麼做。我想人類也一樣的,只是我們可以更能將這個理智與情感發揮至淋漓盡致,涵融更多生命,協助更多生命提昇。

過去,我都承擔著太多自認為的情感面,也承擔太多他人的情感面,謝謝鳥媽媽讓我學習將這些負擔與其他生命一起分擔。我們盡量做好自己,不要再把不必要的負擔再往自己身上扛。我也學會了在決定一件事情時,不必要再是自己去承受「是我負責」的擔架;可以和他人商量,沒必要去在乎他人是不是認知是你來負責,因為,請示過、請教過了,那個擔架、責任也分擔出去了,不再是自己要去撿起他人責任往自己身上扛。

© 本文由作者【幻星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