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模式】我決定我是誰,我就是自己的品牌——個人品牌之我見

Winkle

Winkle

2020年10月17日

在這裡借用了台灣網紅鍾明軒的名句「我決定我是誰」。(還是應該叫他國際美人?)
在這裡借用了台灣網紅鍾明軒的名句「我決定我是誰」。(還是應該叫他國際美人?)

記得小時候在網上看見一個男生,突然間「爆紅」,很特別,但是過人的膽色令人有點卻步。沒想到這種與眾不同的氣質成為了網路霸凌的藥引,卻也成就了他不一樣的人生。我必須承認,當時我也是嘲笑「煎熬弟」的一人。後來得知他的故事,更看見這些年來他的努力和蛻變,逐漸令我發自內心的欣賞這個人。他叫鍾明軒。他不能被定義,就算是現在我嘗試用一個個的標籤來說明他的身分,也顯得有點吃力。他是表演者、網紅、歌手,當然你也可以用他的性向、政治取態來說明他。但這也不是他的全部,他就是一個「無法解釋」的人類。「鍾明軒」這三個字,在社會上就代表了一種價值。如果你聽說過這個名字,你會聯想到一堆形容詞,或者想像到他可以做的事情。這一整個package,就是他的「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顧名思義就是Personal Brand。中式社會一向是集體主義的,講求大家族,或者是政府主導的。由於個人主義的崛起,現代社會越來越注重個人的經營。(說來奇怪,明明毛澤東就是一個很成功的個人經營的案例。)個人為一間公司付出,自然有好的業績,在公司內部可以有很好的升遷機會。但從宏觀來說,個人的特質、價值才是令自己能在社會上永續發展的。現今社會流動不居的特質,更是令個人品牌經營十分重要的原因。

 

Taylor Swift也是個人品牌經營者。

 

為什麼要經營個人品牌?

單純從工作層面而言,大企業在招聘人才,尤其是上層職位時,個人的工作經驗或能力自然重要,然而僱主更有可能考慮:這個人的特色是什麼?為什麼公司需要這個人的加入?這時候,發展自己的個人性質及建立行內的專業形象便來的十分重要。

另外,從職業的外部來說,個人的工作生涯是關乎整個行業的發展。如果希望能長久地在行業中工作的話,個人品牌的出現可以令自己的價值突出,無論在行業範疇中的哪一個部分,都能發熱發亮。

 

如何經營個人品牌?

鍾明軒在某一期影片中提過一個說法,我覺得很有趣:「人人都是網紅,但人人都不怎麼紅。」

現今是資訊爆炸的年代。不,「爆炸」可能已經比較小兒科,應該是「核爆」程度的。每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建立自己的頁面,例如是香港人慣用的Instagram或YouTube,由此產生了不少業餘的KOL。這些人在平台上發布的,某程度上都是在媒體行業中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有的是美妝,有的是電子用品,有的是烹飪⋯⋯但在萬花叢中,怎麼樣才能凸顯自己呢?

 

我不是網紅,其實並沒有很清楚。但依我看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自己的價值是什麼。網路上有很多成功例子,我們自然可以參考,但是我們並不需要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每個人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就是只屬於自己的東西。這只有我們自己才會知道,同樣的道理,也只有我們能做好。

 

總括來說,我覺得還是要多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特質,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 本文由作者【Winkle】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