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電話

一個香港人
2020年10月9日
手提電話的發明,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令人無論身在何方亦能和他人溝通,然而,「手提電話」 這詞語漸被「智能電話」取替,電話不單是只有話音功能的機器,它可以作為付款、消遣、控制等工具,作為經歷了由沒有手提電話、擁有手提電話、到使用智能電話的香港人,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我在中三時擁有第一部手提電話,那時由於課外活動漸多,每天放學的時間變得不定時,於是家人給了我一部只有通話功能的手提電話,那時我只用電話儲值卡,直到中六七時再轉用上台計劃。雖然擁有了手提電話,但那時使用機會不多:和同學做研習報告是直接到某位同學家中作客、約了對方外出的話也會在約定地點默默等待、有需要打電話的話也是用家居電話作為聯繫,這就是沒有智能電話時代的生活方式。
到了中六後,智能電話開始普及,大家的生活方式也有了變更,而在大學生涯中更能體現此改變。大學是社會的縮影,每科科目也少不了小組報告,但當時已不用像小學般到某組員家中作客,只需在家中完成自己的部分,再電郵至其中一位組員作整合,有需要討論的話,各組員亦只需利用智能電話進行視像會議便能完成報告。至於約朋友外出,在沒有電話的年代,大家也會準時到達,深怕對方久等,到智能電話普及後,遲到彷彿是平常事,只要在whatapps中打一個訊息,便能通知對方。最後,手提電話的最初的功能是方便人們在街外能和人進行語音通話,但智能電話出現後,這個功能亦日漸式微,兒時經常擔心上台計劃的語音通話分鐘不足,現時亦已不會再出現此憂慮。
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是太喜歡使用智能電話,whatapps我也不是經常回覆,我還是比較熱愛和人面對面的說話、或聽到有高低音調的話語。現在外出時,無論在搭車、吃飯或排隊時,大家閒時也會拿電話出來「碌」,但我並不喜歡這個現象,若你無時無刻都在看手機,我會覺得這是不想和我溝通的表現。若你無時無刻都在看手機,我不知道你是真的有事在忙,還是只因無聊而滑手機:前者我不便打打擾你;後者我會想:若你覺得無聊,我整個活生生、可對答的人在你眼前,為什麼你還要和機器溝通?那你應該是不想和我溝通吧!所以,就我而言,和朋友外出時我會把手機放在一旁,始終手機只是一個工具,並不是我珍而重之的朋友。大家對智能電話又有什麼看法?它對你的生活有多大的影響?
© 本文由作者【一個香港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