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內向者就難以成功?

葉竹

葉竹

2020年10月4日

誰說內向者就難以成功?
誰說內向者就難以成功?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

同桌人都在談論你不感興趣的事,一陣哄堂大笑中,大腦提示自己應陪笑了,你努力扯動臉頰肌肉,嘴笑眼不笑,希望沒有人看得出你在強顏歡笑。

強制性跟一群不太熟悉的同事吃飯,是我的一大煎熬之處,右邊幾個同事在嘻嘻哈哈聊天,左邊同期的外向同事正在奉承上司,我夾在中間,難發一言,只能悶頭一直吃,偶爾假裝怡然自得地鑑賞茶杯(又不能隨便拿出手機),一直倒數完結的時間。

上司還在打考績時特意跟我說:「你要主動點,不能太內向!」相信他應該還不清楚內向是天生,由腦內的人格特質基因決定。主力研究控制情緒反應「杏仁核」的認知發展心理學家傑羅姆·凱根(Jerome Kagan)指出,嬰兒時期對外部刺激比較敏感的人,長大後性格會內傾,害怕置身人多的環境。

當然後天還是能改變自己的行為,有時為了環境的需要,刻意隱匿自己的性格,洐生出「隱藏型內向者」和「偽裝型外向者」這兩種。每個人都不是絕對的外向或內向者,能在不同環境呈現多元一面,只是看他較傾向哪一方。天性難以變改,不要隨便強迫你身邊的人變成你想要的外向或內向型。

《操控人性弱點の說服心理學:大腦95%非理性思考,巧妙引導誰都會聽你的》此書提出,有許多名人是內向者,例如愛迪生、愛因斯坦、牛頓、比爾·蓋茨和甘地等不同發展領域的名家,他們比較專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不容易受外界的批評而隨波逐流(上司不一定都對),順從自己的目標而按部就班努力,最後發揮非凡的潛力。

其次,內向者擁有不少是外向者難擁有的優點:心思細膩、為人正直(不愛拍馬屁),工作上踏實穩重,不容易犯錯,感覺上更值得信任。別以為內向者不說話就沒有想法,其實他們想像力豐富,求知慾更強,只是深思熟慮後才表達意見。

內向者是通過獨處來獲取舒適感,而外向者是透過與別人相處,大家各取所需,不代表哪一種比較優勝。

請不要再批評內向者難以成功,如果這世界全是外向者,缺乏了善於聆聽和處事穩重的內向者,充滿人群和言語,大家是否就能接納這樣的喧囂社會?

 

© 本文由作者【葉竹】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