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中秋節看一遍《The farewell》

Honeybadger05
2020年9月27日
中秋節將至,是我兒時很喜歡的一個節日,但忘記了從哪年開始,我不再太重視,在乎的變成了班會舉辦的慶祝活動、那一兩天的假期,畢業了,我重視的又剩下甚麼?中秋節對我而言難道再無意義?上星期在堂上第一次觀看《The farewell》,這部由華人執導的電影雖然不是圍繞中秋節作為主題,但彷彿喚醒了我兒時對中秋節的喜愛是從何來,我頓然記起,當初喜歡的原因是與家人的相聚。
《The farewell》講述的正正是華人家庭的相處方式,故事只有一條主線,便是全家人欺騙奶奶患病的過程,華人的價值觀與西方完全不一,女主角與父母長居美國,深受西方文化影響,今次因奶奶生病才特意回家,參加假婚禮,在電影裏多次與自身家庭發生衝突,她想跟奶奶說出真相,但其他家庭成員都一致認為要隱瞞真相。全家人今次都回家探奶奶,全因聽到奶奶患病的消息,不然都不會聚在一起;多年來,他們身處各地生活與拼博,Billi和Hao Hao甚至不太懂自身母語,需要其他家人的翻譯,是多麼的可笑;不禁讓人反思——我們真的每次都要等到最後一刻,才會懂珍惜?才開始後悔當初為甚麼沒花時間陪伴家人?爲甚麼不嘗試花時間了解他們?的確,故事一開始便說明女主角與奶奶關係深厚,有不時聯繫,也呈現出她本就很愛奶奶,但一趟回鄉真的那麼難嗎?會花你很長時間嗎?爲甚麼連她的父母多年來也不提議回家呢?倒在「最後一刻」哭哭啼啼,不覺得真的很諷刺嗎?工作再忙,也可以在一年中抽幾天過去吧?老人家雖然口說著沒關係,但心裏還是佷希望兒孫、子女回家,就像電影的結尾——奶奶都撐不住笑容了,不捨地跟Billi揮手,那個痛心的表情,一目瞭然吧。
電影裏多次出現鳥兒,在美國有、中國也有,象徵著Billi和她的家人,由一隻飛進Billi的房間,到大家在婚宴玩起關於鳥的遊戲,最後的群鳥離巢,代表著相聚與分離,每人的確還有自己的生活,時常在一起根本就沒可能,那我以上說的會不會太苛刻?不,「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在此只想提提大家,多陪伴你的家人,那怕只有一頓飯的時間,也要爭取把握,多慰問他們,那怕他們會說一些瑣碎事,也得好好記住;不要「過時過節」才回家吃飯,中秋節也許是一個好時機去團圓,但絕對不是唯一的,老土說句,有心的話,天天都可以是中秋節,天天都可以回家,我相信一定有人會滿心歡喜的等著你。
© 本文由作者【Honeybadger05】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