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科技的差距,我們不應該顧慮嗎?

Bruno Wong

Bruno Wong

2020年9月24日

Photo by Photos Hobby on Unsplash
Photo by Photos Hobby on Unsplash

自從在於網上見到國內一些比較高科技的玩意,可能是無人商店或者無人酒店,在於圖書館或者餐廳有什麼自動機器人之類,反觀香港的現況在電子支付及推動新科技當中充滿著社會爭論,就直觀地覺得香港的創新科技的態度讓人有所無奈。

 

不過在於我心灰意冷之際,居然在於一間稻香餐廳當中見到有一個新玩意,這水壺可以自動加水,甚至自動加熱,完全不需要叫侍應過來(相信有飲茶或者在餐廳堂食的朋友都遇過,某些侍應總是讓我們懷疑他們的視力問題),就連點餐也是透過手機掃二維碼,換句話說,侍應在於餐廳的工作已經愈來愈少。

 

然而我抱著研究精神,看看那個水壺的運作及出處之類,發現又是在於國內。而生活於國內的朋友跟我說,這樣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瞬間我開始愁眉起來。思考著為什麼明明我們香港屬於一個國際級城市,但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少的地方的科技分分鐘比我們高,同時也思考著另外一個問題,那麼當我們真的科技改變了之後,那些侍應的生計和未來又何去何從呢?

 

回想起中學時期,一位數學老師跟我們分享自己在於英國的生活。他跟我們分享,國內用水車原理去農業用途,去種植,但是英國早已經透過水車原理,結構成為渦輪,開設水力發電。同一個原理,但是有著截然不同的應用。

 

現在我們彷彿就是在於農村上用水車原理去淋花,而別人早已經用同樣的東西拿來發電,發展整個城市。沒錯,那個所謂的同一個原理就是我們的大腦。其實無人商店在於數碼港也有,但是為什麼不多不普及?雖然現時電子支付都開始普及下來,但為什麼我們還是繼續用八達通卡,是因為不相信?是因為習慣,還是因為不方便呢?也許當我們向農村的人說水車可以發電的時候,他們也會告訴我們答案。

© 本文由作者【Bruno Wong】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