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的精神面貌

Tiger Lam

Tiger Lam

2020年9月12日

Cover image

筆者是一位年過三十的80後青年,早前網上熱播《三十而已》,一套探討三十歲人生處境的寫實劇,對於相近年歲的我,引起相當的共鳴。當然,我不打算討論劇情細節,而是當作隨筆一般,抒發對三十歲以後的人生省思。

隨著社會的不斷轉變,今日遲畢業、遲婚的現象雖然愈來愈普遍,但社會上多少仍存有「三十而立」的觀念,若果年過三十,仍未事業有成,成家立室,多少會有一種被比下去的壓力。社會上對三十歲的成功定義似乎只局限於事業上、婚姻感情上的外在成就。然而,三十歲的內在精神面貌卻很少人去關心。社會會關心兒童青年的成長,中年人的危機,長者的身心健康,但三十歲,這介乎青年與中年的年齡層,這個年齡層的內心需求,卻較少人會去探討及關注。

三十歲,是連接美好理想與殘酷現實的時光隧道。在這段歲月裡,會經歷夢想的破滅,卻又不甘心就此放棄造夢,但思想不會再那麼離地,會切實可行地走向通往夢想的每一步;在這段日子中,會嘗到愛情虛幻、脆弱的一面,不會再熱切追求短暫的浪漫與激情,但仍期望恆久的關係,同時知道只有不斷修剪自我,才能學懂如何細水長流......

三十歲不是保證外在成就的年齡,外在成就有時取決於機緣,跟一個人的內在素質未必成正比。《三十而已》的女主角中,全能如顧佳最終也面對婚姻的破裂,上進如王漫妮也仍未找到事業及感情的落腳點,反而平凡單純的鐘曉芹經過內在的反思和蛻變之後,跟前夫復合,並成為作家。以外在成就而言,筆者或許什麼都沒有,前一段感情和平告終,在公司屬於底層的員工,也沒有豐裕的經濟物質基礎。但我所追求的不是這些外在的東西,而是自我價值的定位,人生的意義,我知道生活要有基本的保障,但不甘心只為了糊口而長期做一份不是自己志趣的工作,我盼望能透過音樂與文字分享人生的故事,也希望這最終能成為我的職業。

三十歲,表面上一無所有,但因此也可以脫離社會角色的束縛,活現更成熟、更完整的真我。不少網友對《三十而已》中顧佳的結局感到失望,一個善良能幹的女人最終失去丈夫、失去公司、失去房子,由大城市移居鄉村,我倒認為這是一條反樸歸真的路,不只是生活的反樸歸真,更是人性的反樸歸真。在大都市(當然包括香港),許多青年嚮往能夠向上流動,但多少人想過階層的爬升有多容易使一個人迷失。幾乎沒有人會提出向下移動的路徑,誰不知這條路徑可以幫助人找回內在的靈魂。

最後,致同是30歲、80後的朋友,在向外拚搏的同時,也向內探索、沉澱、重整與成長。

 

© 本文由作者【Tiger Lam】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