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記事】當我越來越接近生活的真貌時——雜寫九龍灣

Winkle

Winkle

2020年9月11日

經歷兩個月的intern,我發現自己還是喜歡做學生。
經歷兩個月的intern,我發現自己還是喜歡做學生。

九龍灣在我的記憶中只有德福和淘大,或者是更遠一點的Megabox。大家說,九龍灣其實是個工業區,我都是點頭嗯哼一聲,就像我在APM的時候有人告訴我觀塘也是工業區一樣。商場的大型與方便,往往因此成為了我們去一個地方的因素。葵芳是因為有葵廣,旺角是因為有旺中。於是我們便被困在那一座座玻璃幕牆中。但一切還是好玩的,夏天這麼熱,不去商場難道坐在公園裡嗎?

 

 

這條路是我每天都會走的。有時後是從前面走到後面,或者從後面繞過來。不為別的,我只是為了在冷氣冷到可以藏屍的辦公室中逃脫五分鐘,這是一天中除了吃飯外最令我期待的事。朋友說,為什麼這裡跟那裡這麼像?木頭地板鋪成的路、不規則的座位,偶爾抽煙的路人和貧乏地搖曳著的樹木,一直接著路的盡頭延伸下去。它叫做「啟祥道休憩處」,在工業大廈林立的區域中,應該是特意安排的綠化項目。早前午間禁堂食時,我看見一個男人,相信是附近的建築工人,滿頭大汗,一雙黝黑而粗糙的手臂,捧著一個發泡膠餐盒,大口的吞嚥著醬汁淋漓的飯,卻是坐著一個空掉的蒸漏水大膠瓶。

這裡的車房很多,還有在餐廳前上落貨的車,不少車都停在路旁,原本的雙行線變成單行線,要是有大車要過,還要先在某一輛停泊的車後面稍等,才能過去。當然了,這樣也造成了很多的喇叭聲和髒話。

辦公室就在一間餐廳(或者說小食店)樓上。因為肺炎的關係,公司開了最後一排的窗子,剛好在我的座位附近。每每到12點左右,濃烈的油煙和食物的味道飄進辦公室。可惡,我沒有來得及吃早餐的肚子天天被這層濃霧弄得更加飢腸轆轆,唯有去找一點餅乾巧克力。實習帶給我的除了工作,還有脂肪。

 

 

很想再在這兩個多月的日子中找出一個像樣的結論,或者什麼具體的得著。但我發現,除了每天徘徊在數字的牢獄中,分辨這裡是四個零還是五個零,日期是二零一九還是二零二零,或者哪一個字母有偏差之外,好像並無任何具體的工作經驗。每天看著九龍灣下班的人潮,然後擠進那追趕著的潮水中,在熱到不可理喻廢氣沖天的巴士站等車。然後夕陽就落下來了。啟德的地上滿佈起重機。當我越來越接近生活的真貌時,我更拼了命想要找到生活的短暫的幻覺。可能在上班前刻意走在還沒有店舖開門的商場中,或者坐車回家時看著一排排的屋村靜靜地思考。辦公室中會發出奇怪聲音的水機、一塊被磨壞了的洗碗布,還有桌上突然響起的坐檯電話。一個在大堂打瞌睡的保安員、一個很難開的信箱;一碗麻辣味的燒賣;一把還沒有歸還的雨傘⋯⋯

有點不甘心。原來生活就是這樣,上班就是這樣。聽說一位同事有可能已在公司工作了二十年呢。也許我們都該找到支撐著生活的那一些事情。於是我跟自己說,會好的,未來會好的。畢竟期待是不用錢的。

© 本文由作者【Winkle】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