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站

Potato

Potato

2020年9月6日

Cover image

 

在羅湖永久車站啟用前,由於接近中國深圳交界,其雛形可追溯至早年因四種不同情況,例如廣九直通車開通前、廣東省政局問題、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等等,而在羅湖設置的臨時鐵路車站。

 

廣九直通車開通前臨時車站

在廣九直通車通車前,政府曾經在羅湖設置以木頭搭建的臨時車站,位置處於山坡傍[15],並有邊防人員把守,車站採用環路設計以保持分流,並作為「軍事目的或緊急的補給站」。

廣九直通車開通後,臨時車站隨即清拆。

 

羅湖側綫臨時車站

1923年,由於廣東省政局不穩並受到軍隊控制,在4月16日起火車不能駛經深圳,多次須以羅湖側綫作為終點站,直至1926年10月25日為止。

 

抗日戰爭期間臨時車站

1938年抗日戰爭期間,廣九鐵路華段由於被日軍倒退至英段及華段交界,為保障乘客安全起見,九廣鐵路局於11月10日起暫停駛入深圳,並以羅湖作為終點站,直至再縮短至上水為止。再於12月6日以羅湖作為終點站,直至1939年元旦再駛入深圳為止。

 

 

第二世界大戰後

早年中港兩地居民可以自由通過邊境,九廣鐵路通車時並沒有羅湖車站,列車亦不會於羅湖停留。中國政權更替後,九廣鐵路局於1949年10月14日宣佈終止跨境列車服務,在羅湖設置終點站。乘客自此需要於羅湖車站下車,然後沿羅湖橋步行進入中國內地。當時車站並沒有月台;售票處由一座舊鐵路房屋改建而成,並在售票處及購票處設置3個小鋁棚以保護乘客,位置處於山坡傍。

 

後期羅湖站因要擴建,以減輕人流問題,就曾擴建2次。

 

部分資料由(香港鐵路100年)提供。

© 本文由作者【Potato】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