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教育】學生看見自己的價值

Claire Chuang

Claire Chuang

2020年8月26日

「我們要告訴大家,我們沒有被地震打倒。」
「我們要告訴大家,我們沒有被地震打倒。」

前陣子欣賞了一部感人肺腑的電影,來自暢銷同名小說《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呈現年輕教師王政忠在偏鄉教育現場的故事,帶領觀眾看見偏鄉學生尋找自身價值的學習歷程。       

原著小說作者王政忠在童年時體會過舉目無親的孤獨與無助,因為一位師長的鼓舞、幫助才得以升學。滿懷著對這位師長的感謝,王政忠努力向學,最後也成為一位老師。他來到南投中寮一所名為爽文國中的偏鄉學校任教,學校的資源不足、學生的學習狀況低落和家長們對於孩子學習的漠不關心都是極為棘手的問題,卻又不知從何改善。王政忠漸漸對教育感到灰心喪志,一心想逃離這雜亂無序且使人狼狽不堪的教育現場。


那是發生在1999年9月21日上午1時47分的九二一大地震,震毀了人們的家園、對未來的希望,震碎了失去親人的人們的心,而南投(這所偏鄉學校的所在縣市)位於震央。

 

「老師,我好害怕。家都倒了,學校也沒有了,我該怎麼辦?」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

 

因為一場觸目驚心的大地震,喚醒了王政忠對教育的初衷,下定決心留下來,翻轉偏鄉教育。

 

九二一大地震後,資源更是堪憂(就連學校也成了廢墟),王政忠於是想成立「絲竹樂團」藉由國樂的力量,撫慰震後創傷的孩子們,也藉此讓這群偏鄉學生尋找自我價值。資源固然缺乏,但若一心想幫助這群孩子,周遭的人必定會伸出援手。我想,畢竟這是個互助的社會!樂器、譜架、桌椅等陸續齊全,雖不是全新的設備,不過這群偏鄉學生那心中的雀躍興奮,都流露在鏡頭前──他們的微笑。

俗話說:「每個人生而不同。」每個人各自有著各自獨有的價值。讀書或許非偏鄉孩子的出路,那幫助他們尋找自己的價值就極為重要。人們各自尋找自己的價值所在,我想,我的那片天也該由我好好的打造!

 

 

 

© 本文由作者【Claire Chuang】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